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总结与创新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实现动力,是宝贵的教育资源。近几年来,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颇受学术界的重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理论指导下断总结一线实践经验,进一步创新融入途径,改进工作方法,对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随之而来的关于如何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国青少年思想教育的研究如火如荼,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之融入教材、融入网络、融入日常生活中去,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把理论运用到现实中去,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青少年提供精神滋养和力量源泉,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要关注的问题。一、关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途径研究学者们经过充分论证,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它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精神境界、诚实信用意识和社会道德水平,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有重要意义。对我国青少年来说,它还可以增强文化免疫力,帮助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促进人际和谐。因此,把优秀传统文化有效的融入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去是非常必要的。融入途径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融入教材,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课程系统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二是融入网络,通过新媒体构建思政工作新机制;三是融入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使青少年在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地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目光投第1页共6页向家庭、社会教育,认为学校教育应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现实困境1、困境一: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经过党和国家、教育界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经逐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了教材体系,如在小学里开设“思想品德与生活”课,中学里开设“思想品德与社会”课,大学里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等,各科教材在修订中都有意识地加入了传统文化的元素。在经历了各个阶段的思想教育后,青少年的理论认识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进行答题、理论探讨、演讲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水平,然而在行动上却没有相应的具体体现。存在着言行不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现象。中小学生主要表现为唯我独尊,不尊敬师长,不关心他人,缺乏孝悌之心。大学生主要表现为对社会和他人的漠视,没有历史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缺乏报国之志。课题组在XX市几所中小学和大学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态度上存在功利主义问题。他们感受不到传统人文精神的润泽,看不到传统文化的长久益处,单纯是因为“考试会有用”、“老师要求学”等原因而被动学习。可见,当代青少年在认识与承续传统文化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或迷失。2.困境二:西方文化对当代青少年思想的冲击势不可挡当代青少年出生于世纪之交,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日趋发展壮大时期,西方文化通过洋快餐、洋大片、洋节日、互联网等各种途径涌入我国,无孔不入且正逐渐被人接受和推崇。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一些欧美国家的游戏软件在青少年中的使用率之高令人叹为观止。与内涵深厚、需要投入一定时间和精力去理解体会的我国传统文化相比,新奇、刺激、快节奏的外来文化对青少年来说更具有吸引力。调查显示:在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中,饮食上学生更偏爱西餐,认为麦当劳、必胜客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饮食习惯。休闲娱乐上更喜欢听hiphop、R&b、Rock&roll,看欧美电影和电视剧,觉得西方音乐节第2页共6页奏感强、富有激情,影视作品有张力,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文化需求。西方文化的强势来袭使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青少年获得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