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胸腹部创伤并骨折的螺旋CT应用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对急性胸腹部创伤并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胸腹部创伤且无气胸、肺损伤、液气胸、皮下气肿以及腹部脏器损伤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CT检查后,显示32例患者出现骨折,占96.97%。其中肋骨未出现明显移位性骨折的患者有18例(隐匿性骨折患者10例),胸椎椎体骨折患者4例,腰椎椎体骨折患者3例,腰椎横突骨折3例,复合性骨折患者4例(多为腰椎压缩骨折与多发肋骨骨折)。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横断面联合二维以及三维重建技术可对急性胸腹部创伤合并骨折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关键词:急性胸腹部创伤、骨折、螺旋CT、应用价值急性胸腹部创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常见的受伤原因是由于交通事故、挤压、高处坠落以及人为殴打等等。并且,在这其中由于交通事故导致的创伤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急性胸腹部创伤并骨折常常涉及到多方利益,因而,对患者伤情进行准确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胸腹部创伤并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的临床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胸腹部创伤且无气胸、肺损伤、液气胸、皮下气肿以及腹部脏器损伤的患者42例。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38.5±2.1)岁。其中车祸伤23例,高处坠落伤12例,重物撞击或挤压伤5例,殴打致伤2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存在明确的外伤史,患者胸腹部出现疼痛,但神志清醒,未出现脸色苍白、血压下降以及四肢冰凉等等。在进行CT检验之前,均没有进行任何实验室检查。1.2方法采用16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检查,多数患者中上腹部扫描范围以膈肌至骨盆骼骨脊为准。扫描的参数设置为120kv,280或200mA,层厚为5-10mm,层间距为5-10mm。扫描结束后,自动将其减薄重建为1.25mm层厚,并将数据直接处理工作站,进行相应的横断面、三维、二维重建观察[2]。42例患者均没有进行增强扫描检查。2.结果本组患者中经胸部以及中上腹部CT检查的有33例,单独进行中上腹部CT检查的患者有9例。经CT检查后,显示32例患者出现骨折,占96.97%。其中肋骨未出现明显移位性骨折的患者有18例(隐匿性骨折患者10例),胸椎椎体骨折患者4例,腰椎椎体骨折患者3例,腰椎横突骨折3例,复合性骨折患者4例(多为腰椎压缩骨折与多发肋骨骨折)。所有患者经检查后均无出现肺挫裂伤、液气胸、气胸或者腹部实质脏器、空腔脏器损伤等等。其中8例患者进行CT检查前对其进行腹部B超检查,诊断结果为患者未见脏器损伤。3.讨论3.1螺旋CT检查在急性胸腹部创伤中的优势胸腹部创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致伤原因较为多样,主要有交通事故、高处坠伤以及挤压、人为殴打等等。由于普通的X线检查存在密度分辨率低以及重叠成像等情况,对于病变诊断的准确率以及检出率均不够明显。而CT扫描检查则对于患者常规胸片不能准确显示的肺损伤、气胸以及液气胸、皮下气肿等都能够直观准确显示。同时当患者本身出现复合伤或严重创伤的时候,对其进行CT检查应该对检查时间进行缩短,从而减少患者的搬动优势等等,避免造成患者出现潜在继发性的损伤。其次,虽然B超对急性胸腹部创伤检查具有便捷、无创、经济等优势,但这种检查方式对于肠系膜损伤或胰腺、空腔脏器的诊断准确率较低,肠腔气体回声很容易对其造成干扰。另外,超声检查要求检验人员的操作技术娴熟。在本组研究中,有8例患者经B超检查发现存在肝胆、双肾病变的患者有2例,而经CT检查后,发现有5例患者存在肝胆、双肾病变,主要为肾囊肿、肝囊肿以及胆囊、胆总管结石等[3]。因此,临床上,在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评判后,应该选择科学恰当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检查,防止出现腹部创伤患者脏器损伤诊断遗漏的情况。3.2螺旋CT在胸腹部创伤并骨折患者中的优势本次研究经CT检查后,显示32例患者出现骨折,占96.97%,其中肋骨未出现明显移位性骨折的患者有18例。结合患者薄层横断面、二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