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规律经验观点一:房地产公司获利来源两种方式:一是土地升值;二是在市场平稳的状态下,保证每个项目毛利率35%-40%情况下,不断加快资金流转观点案例:1、万科城:03年非典时所拍土地,9.7亿+3000万契税,10个亿拍卖后一次性交清,本身项目营利能力较差,内部收益只有8%,本身项目赢利非常差,最终获利只是靠土地升值2、广州四季花城:非典时期拿地,买地才12万,土地升值到1300万,涨了100多倍3、17英里:买地6-7000万,万科赚14亿,该项目土地+建筑成本5100元/平米,售价3-4万,升值3倍到4倍,可看出获取利润靠土地升值经验观点二:万科每年买地100——150个亿,每次买地最经济成本5亿,开发2.5-3年,时间越短,资金效率越高,原因:万科是根据数学模型(销售能力\运作能力…)计算出的。因为一般情况下1年的销售化量10万平米左右,要提高项目盈利,只能降低投入,但降太低会始营销费用\宣传等过高,产出太低,因此5亿最经济经验观点三:万科认为在城市中心区和亚中心区做项目利润最高,类似金色家园系列最赚钱,或高档些的金域蓝湾,而且容易复制,因此和中粮、一航等企业合作就是为进入中心区和亚中心区原因:万科计算:单位投入成本对利润的贡献率,如投1亿产生多大利润,将万科的核心竞争力列举对比贡献率,发现其他核心竞争力都不赚钱,而交通和位置最赚钱,也即土地,因此相对在城外非资源性用地是不赚钱的,比如而四季花城四年半时间才赚5.3亿金色家园系列,最赚钱,复制容易,或更高的金域蓝湾,地价平稳时,花城内部收益率8%,而金色家园25%(保守算);若把四季花城全部换成金色家园,则多出17%的利润全,多赚钱68亿(按今年400亿算).相当于中国排名前七名的年营业额经验观点四:美国前四大公司大部分项目都在东西海岸,相对聚集,核心原因有四点:一、市场份额:一个房地产公司在一个城市最经济市场份额8%(经验值):份额太大对公司经营风险很大,同时导致楼盘之间内部竞争(主要是土地市场垄断较难),减少边际收益率二、运输成本:工业化产品运输有180英里法则,产品运出180英里就不经济:建筑成品重量重,工业化产品运输有个180英里法则,产品运出180英里就不经济,如果区域太分散,则必须在每个城市设工业部品的生产基地,但若这些城市销售量较小,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全部集中三大区,很多项目共享一个工厂,大部在180英里三、把握机会的能力:西海岸区域土地升值快,且法律管理相对薄弱四、管理资源的把握:企业管理能力在核心城市周边则性比相对容易复制,如果太远复制较弱经验观点五:万科等大公司的3+X模式也是考虑到市场份额、运输成本等因素:举例:万科在03年前后想全面在京广沿线拿地,如长沙、武汉、郑州、石家庄,最初是因为土地升值潜力(而且也测算过去这些分公司的人力成本,但人力增值远小于土地增值),但是按未来经营份额(以万科占全国3%的份额,而万科的大量在京广线即约是3%,而整个京广线所在的中部城市才占全国的15%,以此算,万科一个公司占整个京广线就是20%)计算,对公司经营风险很大,因此后来没在京广线做铺设太多项目万科沈阳公司02年市场份额中沈阳市场14.1%,份额太大,建议新开城市,因此后来鞍山、大连、长春等城市是此思路下进入的经验观点六:美国前四家开发商是以土地期权制度(控制但不拥有土地,30%拥有,70%控股)进行土地储备,同时以收购方式获取土地解释:美国最大的pultehomes公司到01年时是美国最大公司,是由于收购美国老年住宅公司带来的结果,02年之前20亿美金的土地资产,但当时开发量是万科的20倍,没有土地储备(仅是美国第四),是因为美国的土地期权制度,即控制但不拥有,一般30%拥有,70%控股。LENNA公司99年都无土地储备,只要有控制权之后,就设计开发、施工、在卖房前获取土地产权即可,房地产公司负责开发。经验观点七:万科现与一航等有较大土地储备的公司合作,对方占股60%,万科占股40%:万科负责开发,比如北京中三环地是买一航的,而且与一航、中粮等企业合作开发,由于对方资源,土地不需在限定时间内开发,可以慢慢开发,即可以赚钱土地升值,也可以避免一次交清地价经验观点八:未来中国土地一年一共10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