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优秀的华氏员工职员成长计划培训提纲一起言●纽约的问题(没有亲身经历的事物并非不存在)。●关于“参与”的重要性作论述(圆珠笔的游戏说明“参与”是以行为作导向的)。●生活中的启发(高尔夫,保龄球,麻将)。●人的一切行为动机是为了知道结果。虽然你给你的人生设定目标不一定会成功,但你要是不给你的人生设定目标则一定不会成功!二人生的目标●人生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有多少?(20年学习,20年衰老,只有四十年真正属于自己最有价值的时间)!●怎么样利用自己有限的时间来做最有意义的事情,对自己负责.●有一些最值得知道和遵循的寓言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一:木桶定律众所周知,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成为“木桶定律”或“木桶理论”。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定律”还有三个推论:其一,只有当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时,木桶才能盛满水;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其二,比最低木板高的所有木板的高出部分是没有意义的,高得越多,浪费就越多;其三,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应该设法加高最低木板的高度,这是最有效也是惟一的途径。与木桶定律相似的还有一个链条定律:一根链条最薄弱的环节和其他环节一样承受着相同的强度,那么链条越长,就越薄弱。管理寓言5:对一个组织来说,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参差不齐的,而劣质的部分往往又决定了整个组织的水平。“最短的木板”与“最弱的环节”都是组织中有用的一部分,只不过比其他部分稍差一些,你不能把它们当作烂苹果扔掉。因此,管理的真正意义就是去修补最短的那块木板。二:“破窗理论”彰显细节威力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经做过一个“偷车实验”,将两辆一模一样的轿车分别放在一个环境很好的中产阶级社区和环境比较脏乱的贫民区,结果发现贫民区的车很快被偷走了,而另一辆几天后仍然完好无损;如果将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的天窗玻璃打破,几个小时后,那辆车也被偷了。后来,在此实验基础上,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有名的“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好,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破窗理论”体现的是细节对人的暗示效果,以及细节对事件结果不容小视的重要作用。事实证明,“破窗理论”也确实能够指导我们的生活。一八世纪的纽约以脏乱差闻名,环境恶劣,同时犯罪猖獗,地铁的情况尤为严重,是罪恶的延伸地,平均每7个逃票的人中就有一个通缉犯,每20个逃票的人中有一个携带武器者。1994年,新任警察局长布拉顿开始治理纽约。他从地铁的车箱开始治理:车箱干净了,站台跟着也变干净了,站台干净了,阶梯也随之整洁了,随后街道也干净了,然后旁边的街道也干净了,后来整个社区干净了,最后整个纽约变了样,变的整洁漂亮了。现在纽约是全美国治理最出色的都市之一,这件事也被称为“纽约引爆点”。还有一个被称为校园里的“破窗现象”:班里新来了一个留级生,由于他的勤奋努力,使得原本想混日子的同学受到震动,学习气氛开始转好,有时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有的人或许不以为然,但是他的一句话———这个内容要考试———便会立即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留级生的话比老师的话还有效!这说明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破的玻璃,能有效阻止“破窗现象”于萌芽状态。将“破窗理论”中的玻璃换成人,它变成了另一种说法,也是我对“破窗理论”的触动:一个人给别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取决于他在一些细节上的表现。随地吐痰,暗示一个人缺乏必要的修养;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暗示一个人喜欢表现自己;穿什么样的袜子,暗示一个人的品位如何;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在暗示他不可信任;对任何事都怀疑的人,暗示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对任何事都不满的人,暗示他是一个愤世疾俗者;不贪小便宜的人,暗示他很正直……每件大事都由无数小事-——也就是细节构成,将细节尽量做到完美,将来的结果才有可能完美。人的一生也由无数细节组成,将小事做好,给他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将来才会有更完美的事业和人生眷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