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3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和耕地保有量三个约束性指标评估表指标名称万元GDP能耗实现进度2006、2007两年完成“十一五”单位GDP能耗指标任务的37.4%。取得成效2006、2007年我省单位GDP能耗分别同比下降2.93%和3.15%,单位GDP能耗从2005年的0.79吨标煤下降到2007年的0.747吨标煤,累计下降5.99%。存在问题及原因一、部分地方对节能工作重视不够。部分地方还没有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工作中把GDP作为硬指标,把节能工作作为软约束。一些地方受传统政绩观的制约,对节能工作存在等待观望思想,甚至片面地认为节能阻碍地方经济发展,抓节能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够。二、节能投入和机构有待加强。相对于全省节能形势需要以及先进兄弟省市来说,我省节能投入不足,管理力量薄弱,亟待加强。节能管理力量薄弱,2007年9月成立了省节能监察中心,但绝大部分地市尚未成立节能监察中心或节能服务中心。三、节能基础工作比较薄弱。节能基础数据缺乏,由于节能工作近两年才得到重视,全省能源消耗历史数据不齐全,导致家底不清,情况不明。目前,能源统计虽然有所加强,但仍然力量薄弱,难以满足节能工作需要。节能市场化机制发展滞后,合同能源管理等新机制没有得到推广,节能市场化、社会化步伐缓慢。四、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艰巨。根据国家的要求,“十一五”期间,我省单位GDP能耗必须下降16%,年均下降率为3.43%。但由于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产业结构适度重型化趋势明显,使我省要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相当艰巨。近年来我省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缓慢,从2005年的42.9%变为2007年的43.3%,距离“十一五”45%的目标还有不少的距离。重工业的加速发展导致其在工业中的比重也有所增加,从2005年的58.2%增加到2007年的58.9%,加重了节能任务。由于全省单位GDP能耗2006年同比仅下降2.93%,2007年略微超过3%,两年均没有达到年均下降值3.43%,预计2008年可以完成年度节能目标,下降3.5%,后两年年均下降率必须达4%以上,才能完成国家下达我省“十一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的任务。未来趋势判断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产业结构适度重型化趋势持续,全省节能形势不容乐观。必须把节能工作摆在更突出的位置,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打好节能工作攻坚战,才能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十一五”后期工作重点及相关措施一、完善节能“三个体系”建设。一是落实节能问责制。对各市政府的节能考核经省政府审定后,将向社会公布各市节能考核等级得分排名、节能目标得分排名、节能措施得分排名。审核汇总省千家企业节能考核结果并向社会公布,督促各市和重点耗能企业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对节能考核结果为完成和超额完成的市政府和企业,进行表彰奖励,对节能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的市政府和企业,落实节能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二是完善节能基础数据库。加强能源统计力量,建立健全全省以及千家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数据库,及时掌握全省以及重点企业能源利用变化情况,及时发布全省能源利用状况公报。三是加强节能统计数据监测。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实施《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尤其是金融、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着力做强高技术产业,增强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新能源、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新兴潜力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能源、环保、交通运输及工程机械、医疗设备等装备制造业。二是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提高高耗能产业的准入门槛,实施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从源头上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过快增长。三是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建立健全落后产能退出补偿机制,确保完成淘汰水泥、钢铁、小火电等行业落后产能,同时推进造纸、有色金属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三、继续推进节能降耗重点工程。通过节能技改项目,实施节能奖励,推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的深入实施。积极开展高效照明产品推广活动。按照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