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检测延保行业研究-行业发展概况(一)行业发展概况1、车辆检测评估行业(1)行业概况汽车检测评估服务是伴随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逐渐发展起来的车辆服务。目前汽车已成为人们出行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之一。随着车辆的使用,受车辆不同零部件的固有寿命、驾驶员驾驶习惯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车辆零部件不断磨损,导致车辆不可避免地出现故障,进而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及安全性。通过对汽车的检测,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汽车的性能及运行状况。汽车检测主要分为新车下线检测和在用车检测,其中在用车检测又分为国家强制性检测和非强制性检测。强制性检测是政府通过法律强制规定必须定期进行的检测,包括安全检测、环保检测、综合检测三类,目的是避免汽车故障对社会造成严重后果。非强制性检测主要是根据汽车用户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的车辆检测,包括耐用性检测、故障检测、交易检测等。汽车检测方式可分为人工检测和仪器检测两种。人工检测是汽车检测人员凭实际经验和一定的理论积累,借助于简单的工具,用眼看、耳听、手摸等方法对汽车的技术状况进行判断。这种方法简单,不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但检测速度慢、准确性差,对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水平要求较高。仪器设备检测是用现代仪器设备对汽车的性能和技术状况进行判断,其优点是检查速度快、准确性高。(2)行业发展现状在汽车发展早期,人们主要通过人工检测对汽车的技术状况进行判断,19世纪以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机动车检测技术的进步。在成熟汽车市场例如德国和日本,图诺德集团、AIS公司等作为行业内较知名的独立检测机构,提供业界权威的、基于第三方独立标准化的检测服务,并已拥有一定的体量,成为业界知名的“标准检测供应商”。国内由于汽车后市场发展起步较晚,二手车市场发展也同样还不成熟,导致汽车检测的细分行业市场模式和机制待进一步成熟。随着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汽车检测技术也飞速发展。目前大部分机动车检测及维修机构已经能够依靠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对汽车进行不解体检测,达到安全、迅速、准确地诊断和评价汽车性能的目的。从汽车检测、诊断技术与设备的发展过程来看,汽车检测技术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汽车检测、诊断设备主要以机械结构为主,单机人工操作,测试精度不高。第二阶段汽车检测、诊断主要是应用电子、光学,理化机电一体化的检测、诊断设备进行检测,能实现检测诊断控制自动化、数据采集处理自动化。第三阶段是汽车检测设备智能化,汽车检测线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阶段。这一阶段汽车检测不仅避免了人为的判断错误,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和检测速度,而且可以把受检车辆技术状况存储到计算机中,既可以作为车辆技术性能的档案资料备查,也可供处理交通事故参考。第四阶段是车载自诊断系统及汽车故障诊断专家系统阶段。车载自诊断系统一般是作为汽车结构的组成部分,利用安装在汽车内的各个部件的传感器,将汽车的主要技术状况经常地、自动地向驾驶员显示。中国机动车检测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时间较短。经过三十余年发展,汽车检测在智能化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检测线上不仅配备了诸如制动—轴重复检测台、全自动光轴跟踪前照灯仪等智能化检测设备,而且液压举升技术、远红外遥控技术和超高亮度动态点阵显示屏幕等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在数据通信、讯号传输、抗干扰能力及主机对监视器的控制显示方式、数据处理方式和车辆登录检索等方面都发展到了较高水平。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相关法律法规和检测标准的建立和不断修订,检测技术不断提升,机动车检测需求不断上升。目前中国已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机动车检测体系。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为汽车检测市场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零部件在不断的变形、磨损、消耗,而它们都有固定的使用寿命,当使用时限达到了固定寿命范围,如果不及时维护、修理会造成安全隐患。为了保证汽车使用性能的稳定,车辆零部件需要进行定期检测评估。汽车部分零部件使用寿命情况如下:中国汽车保有量规模越来越大,车主为了控制车损风险、降低车辆维修成本、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