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激励机制调研报告党的*强调“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并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为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目的、内涵和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系统地做好这项工作,积极探索出适合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县结合工作实际,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党内激励帮扶机制进行了积极思考。一、基本情况目前,全县共有共产党员8243名,其中有在岗职工党员3468名,女党员21*名,少数民族党员3491名,预备党员540名,农牧渔民党员3587名,离退休党员850名。全县共有410个基层党组织,其中党支部366个,党总支21个,有基层党委21个,有2个工委,另有22个县直机关党组。低于全县平均生活水平的党员有350名,其中生活较为困难的党员79名。二、主要做法近年来,*县紧紧围绕构建和谐*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把健全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作为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各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有力措施,积极探索,狠抓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1、建立了党员领导干部和困难党员结对帮扶制度。近年来,*县把帮助村队、社区困难党员群众作为发挥党的先进性、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和提高党员干部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以及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城乡党组织互动”、“城乡党员互动承诺”等党性实践活动,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户农村、社区困难党员群众,通过帮思想、帮技术、帮资金、帮项目、帮信息,促进农牧民困难党员群众致富奔小康,促进社区困难党员群众和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目前,全县已结成各类帮扶对子2000多个,帮扶党员群众累计4000多人,已有85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有50余户困难家庭走上了靠舍饲喂养、屠宰、贩销等发家致富道路。2、认真落实“三老”人员生活补贴制度。20*年底全县有第1页共4页“三老”人员680名,20*年新增“三老”人员50名。截止20*年7月初,享受“三老”人员待遇为711人(部分新增“三老”人员未到享受时间),其中自治区级老党员有553名,老干部有100名,老模范有7名,自治州级“三老”人员51名。自治区级“三老”人员每月享受85元生活补助金,51名州级“三老”人员,每月享受50元生活补助金。近年来,自治区每年向*县补贴28万元,自治州每年补贴17万元。同时,*县财政每年还要拿出30万元用于发放“三老”人员生活补贴金和困难党员群众慰问金。3、成立了党员服务中心。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党员,县委组织部及时成立了党员服务中心,并在全县各党(工)委,成立服务站点21个,党员服务分站123个。初步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党员服务网络。党员服务中心于20*年成立了党内帮扶资金专户。截止目前,专户共收到全县党员捐款7.1万元,县管党费向专户中拨付16万元作为补助资金,使资金专户累计收入达24万元。党员服务中心先后对22名困难党员帮扶对象进行资金帮扶,其中3名困难党员直接救助资金累计2.17万元,19名困难党员无息借款资金累计达20.1万元。经帮扶先后有11名困难党员脱贫。自20*年以来,经党员服务中心组织,慰问困难党员200余人次,慰问金额达13.*万元。县委组织部于20*年底与农村信用社签订了《*县关于将困难党员帮扶资金专户转换为困难党员帮扶救助担保资金专户》的协议,使现有的资金能够担保出2倍以上的资金用于帮扶困难党员,进一步扩大了困难党员帮扶面,使帮扶效果更为明显。4、开展了“党员义工”活动。20*年印发了《*县社区党员义务工作者管理办法》,全县共组建“党员义务服务队”21支,共有3251人党员参加,其中有1440名申请特长类服务的“党员义工”党员,通过开展送文化、送科技、送技术进村入户,帮助贫困户开展春耕秋收、面对面为群众讲解法律法规等知识、指导科技种植、养殖技术等活动形式,为群众无偿提供帮老助残、助学维权、健康保健、环保护绿、法律援助等17个义务服务项目,构建起新的党员服务群众平台。同时,县财政拨专款建立了《*党建网》,并通过《*党建网》第2页共4页向社会公开服务电话、服务邮箱、服务地点及相关责任人,构建了流动党员服务网络。三、当前工作存在问题一是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