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飘扬在岛城常常想,拥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青岛,一座中国东部的海滨城市,几多浪漫,几多忧郁,几多沉静。新鲜的啤酒,樱花,异国风情建筑与北方汉子。铺天盖地的碧蓝,红瓦,绿树和略带咸味的海风,平静而悠然。而蓬勃的工业,快速发展的经济又展现着这座城市无限的朝气与活力。120年前,大清在胶州湾设防。从此,青岛口的小渔村被改变了命运,被纳入到世界的格局中。历史仿佛涌动的海水,胶州湾畔,潮起潮落,吞吐着天地兴亡,千秋万代。风雨沧桑两甲子,青岛的发展史,是从小渔村走向国际化大都市的历程,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缩影。漫步在浪花拍岸的栈桥上,徜徉在清幽静谧的街巷中,穿梭在鳞次栉比的建筑群间,跟随历史的脚步,欣赏欧陆风情的万国建筑,找寻历史悠长的珍贵遗存,回味建党兴国的辛酸血泪,铭记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憧憬伟大祖国的美好明天。让我们一起回顾青岛栉风沐雨的120年,重温中国共产党光辉的90载。1891年6月14日,这是青岛建置的开始,这是青岛发展的原点""19世纪末,青岛先后被德日占领。1919年以青岛主权问题为导火索引发了著名的爱国五四运动。坐落在XX市东部的“五四广场”就是为了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而建,意在弘扬五四爱国精神,激励人们奋发图强,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广场上,标志性建筑“五月的风”充分体现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1923年8月,中共青岛组成立掀开了青岛历史新的一页。90年间,党组织在青岛这块年轻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带领广大民众冲破黑暗,迎接光明的到来。青岛,是一座与港口伴生的城市,可以说没有港口也就没有青岛。以港立市,港兴市兴,港衰市衰。解放前青岛被侵占是青岛人心中一段屈辱的历史,那时码头的修建是为帝国主义政治侵略、经济掠夺服务的。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XX市政府采取“以港养港”的方针,在3年内让青岛港复苏成为第1页共10页新中国重要的对外经济贸易口岸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青岛港进入大规模投资建设的黄金时代。如今,世界十大港口之一的青岛港面临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也正是由于具有优越的港口条件,青岛被德国侵占。并修建“胶济铁路”。过去的百年中,这条铁路曾寄托了德意志帝国大肆掠取的野心,也洒满了中国民众的汗水与鲜血。它承载着青岛、山东乃至中华民族百年来的荣辱与沉浮、苦难与抗争、振兴与发展。青岛解放后,胶济铁路回到人民的怀抱,在几近瘫痪的基础上起步迈向崭新的历史时期。站在今天残存的百年前胶济铁路的路基上,可以看到不远处就是新建的电气化铁路,奔驰着白色流线型的和谐号动车组,冒着浓烟的蒸汽机车已经同那段沉重的历史一起消失在时光深处。最初由德国人建造的胶济铁路,曾是旧中国积贫积弱、饱受欺凌的缩影,而现在的胶济铁路见证着新中国的发展速度和齐鲁大地的欣欣向荣。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大抉择,吹响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号角,开启了一场新的伟大革命。30多年来,青岛从成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迈开改革开放的步伐,到跻身国内前十强的重要经济中心城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对外开放成就辉煌,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主法治稳步推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特别是体育文化事业上,青岛建设成了亚洲一流、国际先进的海上运动基地,成功举办了2006、2007年青岛国际帆船赛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青岛帆船赛,展示青岛“海上奥运”的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帆船之都”。除了是沿海开放城市,青岛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貌保护城市。三面环海,一面陆地,自然风光迷人,加上特殊的历史积淀,使青岛早在20世纪初期就已经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湾、岬、岛互相辉映的海滨风景线,起伏跌宕的海上仙山——崂山,红瓦绿树、碧海青山的城市风景,具有典型欧陆风情的“万国建筑”,浓缩近现代历史的文化名人第2页共10页故居,使青岛这座中西合璧、山海城相融相拥的城市,成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交通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