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监局十二五时期重点工作总结“十二五”期间,市质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围绕宜昌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主动适应新常态,全力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保障质量安全,深化质监改革,实现了质监事业的跨越发展。现将相关工作报告如下。一、质量强市工作深入开展。“十二五”期间,xx市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工作先进单位”,于2014年1月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是XX省首个获批城市,xx市被评为全国“2014年度质量魅力城市”。xx市出台《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质量强市工作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列为宜昌发展核心战略,确立发布“品质宜昌、至优至美”的城市质量精神,成立以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旭明为主任的质量强市委员会,统筹各方力量,系统推进全市质量强市工作。全市质量强市考核、联动机制健全,质量工作基础扎实,按年度编制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行动计划,质量状况白皮书。市质监局大力开展质量强企、质量服务进千企活动,引导企业树立“大质量”经营理念,推行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不断提升“宜昌制造”的质量水平和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我市将创建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实施服务质量提升工程,把“民生”作为质量工作的落脚点,得到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批示肯定。实施卓越绩效“5111”工程,将全面质量管理推广到各行各业,在工业、旅游、教育、卫生领域举办卓越绩效管理知识讲座,累计培训企事业单位450家,培训人员达6000余人。xx市委中心组进行质量强市与卓越绩效专题学习,市委党校开设卓越绩效管理理论课堂。二、名牌战略取得显著成绩。“十二五”期间,我市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XX省长江质量奖及提名奖5个、国家级知名品牌示范区2个,组织评选xx市三峡质量奖及提名奖9个。市质监局紧紧围绕“引进一批大项目、壮大一批大企业、第1页共5页培育一批大集群、兴起一批大产业”的目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打造宜昌品牌方阵。全国精细磷化工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是全省首个获批筹建的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截至2015年10月,我市拥有4个中国名牌产品,6个地理标志产品,126个湖北名牌产品,各类名牌产品拥有量在全省地市州中仅次于武汉,品牌经济逐渐成为推动宜昌快速发展的生力军。三、标准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十二五”期间,我市共备案、复审企业标准修制订345项(不包含xx区及各县、市);发布实施省级地方标准50个;标准化试点示范取得良好成效,新增服务业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试点10个;采用国标国外先进标准27个;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5个。我市标准化工作加速推进,标准工作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明显增强,通过推进实施标准化战略,有效调动了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标准化活动的氛围日渐浓厚。标准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标准化工作的通知》(宜府办发[2012]14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宜府发[2015]8号)和《xx市名牌创建和标准创新奖励办法》(宜府发[2015]6号)陆续出台实施。市质监局围绕“创造宜昌标准、打造宜昌品牌、构筑宜昌信誉、提升宜昌质量”的工作思路,制定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标准化示范单位创建和市级地方标准创新,组建标准化专家库,出台企业标准联盟管理办法,搭建标准化战略框架,充分发挥标准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提高xx市标准化整体水平,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步伐。四、产品质量水平逐步提高。“十二五”期间,我市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不断提高,大型企业产品质量稳定,部分行业通过调整升级,质量水平实现质的飞越,抽查全市工业产品类2511家企业生产的产品5570批次,抽查合格率97.07%。截止2015年10月30日,我市共有186家工业产品生产企业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242张证,48家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获得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50张证。“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产品抽查情况一览表略第2页共5页“十二五”期间,市质监局加大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