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构建和谐交通调研报告党的**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目标任务,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我党在执政理念上的重大创新。省党代会XX县区党代会分别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建设富强**,构建和谐**”的战略目标已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而和谐交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交通部门的领导干部,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自觉承担起带领团队齐心协力地去努力实现这一目标,这是一个严肃认真而又不容回避的问题。我们认为,交通部门领导干部在建设和谐交通,谋求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中应着力培养四种意识和五种能力。一是要有时不我待的责任意识。交通作为我县对接**大桥的桥头堡,在大桥经济效应日益凸现的今天,水路客运如何及时跟进,码头、站场设施如何加快建设适应,客运服务人员服务水准如何提高,已成为交通部门的一大重任。虽我们交通部门已有筹划,但如何付诸行动,作为交通部门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在其位,须谋其政。拥有一种权力,便要承担一份责任,树立一种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增强紧迫感,在全面对接大桥经济中,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抢时间、赶速度,敢为人先创造性开展工作。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唯有此,才能真正体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实干精神。二是要有服务社会的公仆意识。领导的权力是党赋予的,更是人民群众赋予的。能否做到执政为民,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结合交通实际,领导干部就要牢牢树立一种公仆意识,心系交通企业和业主,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因为交通事业的发展,源于企业和业主的发展。公路、水路基础设施的推进,港口吞吐量的增长,车船运力的结构优化、规模扩张,水路客运条件的改善,交通服务设施的跟进,安全管理的到位,无不体现交通事业持续、和谐发展的需要,无不体现建设“富强**、构建和谐**”的客观要求,这既是谋求交通事业和谐的自身需要,更是践行第1页共4页“**”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三是要有有诺必践的诚信意识。“以诚实守信为荣”,倡导“诚信”,是取信于社会,取信于群众的起码要求。只要我们能认真践行所作出的诺言,不失信于社会,不失信于人民,讲实话,做实事,求实效,交通事业在谋求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中,就一定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联系到多年来承办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工作,对他们所呼吁的进一步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断改善岛屿海上客运条件等问题,**交通人坚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以服务于海洋经济发展和方便人民群众出行为出发点,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资金,全面实施公路、码头和站场工程;优化客运船舶结构,加密班次,开通新线,由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肯定。四是要有依法行政的法治意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而其中的民主法治居于首要位置。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交通部门领导干部肩负着建设“法治交通”、“阳光交通”、“效能交通”的重任。而要完成这一重任,就要依据《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安全生产法》、《港口法》、《公路法》、《水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做到忠于职守,依法行政,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同时,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机关,继续推进政务公开,特别在审批办证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体现执政为民的思想。在不断增强以上四种意识的同时,交通部门领导干部还应培养和提高以下五种能力,为建设平安交通、构建和谐交通提供有力的保障。1、要有总揽全局的谋事能力。交通工作点多、面广、线长、流动、分散,既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管理,又面临交通市场监管指导、交通安全、行业精神文明和队伍建设等任务,这就需要交通部门领导干部要讲全局、懂全局、谋全局。在总揽全局的基础上,还要兼顾各方,学会弹钢琴,抓住一个阶段中第2页共4页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到突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