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讲课提纲一、公文概述(一)公文的含义和特点公文,全称公务文书,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处理公务时所使用的、具有惯用体式的应用文体。教材定义: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公务活动中所使用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各种书面材料。是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依法行政,发布法规和规章,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行政机关的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公文特点:1.鲜明的政治性和政策性(施政、管理)2.法定的权威性和约束力(法定效力)3.严格的时效性(规定时间处理)4.特定的体式(规范体式)5.特定的作者(机关单位)(二)作用1.规范与准绳作用2.领导与指导作用3.宣传和教育作用4.组织与协调作用5.记载和凭证作用(三)公文的种类法定公文:是指国务院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所规定的13种行政公文。中共中央办公厅1996年5月3日制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所规定的14种党的机关公文。其余机关单位中常用的公文,都属于非法定公文:法规文书,也叫规章文书,是用来在一定范围内规定行为规范和办事章法的应用性文体。如条例(非党委机关发的)、规定、办法、章程、制度、守则等。事务文书,就是各机关单位在处理公务过程中所经常使用而又不列入正式公文的文书,如计划、总结、调查报告、会议记录、简报等。专业文书,是指由某些部门、专业人员所使用的有特定用途和格式的文书,它涉及外交、经济、军事、司法等领域。如经济文书中的经济合同、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场预测报告等,外交文书中的声明、照会等。行政公文:13种它包括了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党的机关公文:14种它包括了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教材把行政公文和党的公文进行合并,归为18种。注意两者的异同:行政公文中的:命令(令)、公告、通告、议案4种是自己独有的。党的机关公文中的:决议、指示、公报、条例、规定5种是自己独有的。相同的:决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共9种。(四)公文分类1.行文方向上行文:报告、请示、意见平行文:议案、函、会议纪要、意见下行文:命令(令)、通知、通报、公告、通告、公报、决定、决议、条例、规定、指示、批复。2.按照公文性质分类:指挥性公文:命令(令)、决议、决定、指示、批复、通知知照性公文:公告、通告、公报、通知、通报报请性公文:报告、请示、意见、议案规范性公文:条例、规定办法、细则、制度、章程、公约、守则记录性公文:会议纪要、会议记录会务性公文:开幕词、闭幕词、会议报告、演讲稿联系性公文:函、介绍信书信性公文:祝词、慰问信、感谢信、贺电契约性公文:合同、协议、意向书等按照保密要求分类:普通文件;保密文件:绝密文件、机密文件、秘密文件按照紧急程度分类:特急文件、紧急文件、常规文件二、公文格式《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对公文格式有明确规定。注意:党的机关公文格式另有规定,与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不同。(一)眉首部分1.发文机关标识俗称:“红头”“版头”,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二字组成,用红字标识。三种形式:行政公文形式: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党的公文形式:发文机关名称后加圆括号标明文种函的形式:发文机关全称联合行文时,主办机关名称排前,“文件”二字位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上下居中排布。2.发文字号简称文号,是发文机关按年度对公文编排顺序的代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加该年发文的顺序号组成。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如〔2005〕;序号不编虚位,不加“第”字,如“26号”。凡法定公文都要编发文字号,命令(令)、通告、议案、公报和会议纪要通常是独立编发。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