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重点领域革新与发展措施一、金融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一)金融调控和金融稳定取得较好成效中央银行体制建立初期,人民银行主要运用再贷款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限额管理两大重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199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取消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限制,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恢复和扩大公开市场业务,改革再贴现制度,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2003年4月,人民银行推出中央银行票据,丰富了货币对冲工具。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原则有序开展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简化利率管理、扩大利率浮动区间。2007年1月4日,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正式运行。2005年7月,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XX年6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深入推进,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积极探索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取得了较好成效。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货币政策开始由适度从紧转向适度宽松,自2008年三季度后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五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20XX年,在通货膨胀压力上升的情况下,逐步转向稳健货币政策,先后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20XX年前三季度,面对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先后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引导货币信贷增长平稳回调。进入10月份以后,针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继续蔓延、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价格涨幅逐步回落等形势变化,暂停发行三年期央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优化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有关参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三农”和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信贷支持。总体看,稳健货币政策实施成效逐步显现。20XX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85.2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比上年低6.1个百分点。20XX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47.1万亿元,第1页共14页同比增长9.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4%。国民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人民银行与银监会分设后,加大对货币、外汇、黄金市场的监督管理,牵头及配合处置了一些高风险银行业和证券业的金融机构,有效化解了金融风险。银监会提出“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稳步推进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证券期货监管效能显著增强,形成了证监会机关、派出机构、证券交易所“三点一线”,覆盖全市场的快速联动监管机制。初步形成了以偿付能力、公司治理和市场行为监管为三支柱的现代保险监管框架。金融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和协调机制明显加强。积极推进风险监测与评估系统的建设。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效运转,保险保障基金公司成立。存款保险制度的研究论证基本完成。(二)金融业加快改革和开放步伐1、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增长和抗风险能力提升20XX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113.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90%;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279亿元,不良贷款率1%,拨备覆盖率278.1%;109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1.57万亿元;保险业资产总额为6.01万亿元。2、金融业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自2003年以来,国家通过汇金公司先后对中行、建行、工行、交行、农行等大型商业银行进行注资并启动了股份制改革。五家银行先后完成财务重组和股份制改革,并在香港h股和境内a股成功上市。大型商业银行改革不断深化,积极推进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工作。20XX年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53.63万亿元,占比47.3%,不良贷款率1.1%。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发展商业化业务。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改革实施总体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200亿元注资已经到位。成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工作小组。积极推进中信集团整体改制,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和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XX年12月召开创立大会。中小商业银行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和战略投资者,通过重组和上市等措施建立多元化的股权结构、规范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快金融组织结构和技术、产品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截至20XX年末,股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