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谢纳泽摘要: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娱乐性有余,思想性不足;线下活动丰富,线上活动贫乏;学生的文化活动热,教师的文化活动冷;重获奖表彰,轻过程参与;注重褒奖“精英”,关注“草根”不够。应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織领导,注重校园文化活动内涵提升,运用互联网创新校园文化活动方式载体,加强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动机引导,完善校园文化活动的激励机制,实现校园文化在更高水平上健康发展。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XX)16-0224-03校园文化是育人的重要资源,校园文化活动是育人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建设是育人的重要环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近年随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良好氛围的不断优化,各高校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关注的问题,必须采取行之有效地应对措施,推动校园文化健康发展和作用发挥。一、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要求和大学生的渴盼相比,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娱乐性有余,思想性不足。育人是高校的第一要务,学校的一切活动,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一主题。这就决定了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要坚持娱乐性、趣味性与教育性、思想性的有机统一。但当下很多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都过于注重娱乐性和观赏性,[1]过于追求轰轰烈烈的大场面,好像人多势众、热热闹闹才是活动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而内涵第1页共6页和主题往往被忽视了。2.线下活动丰富,线上活动贫乏。经过持续不断地探索与积累,各高校线下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多样、精彩纷呈、成绩喜人。但与线下的校园文化活动相比,线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就显得过于贫乏,高校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重视不到位,这与青年大学生作为网民主要群体的客观现实极不相称、与大学生在线上的积极活跃形成了鲜明反差。3.学生的文化活动热,教师的文化活动冷。广大师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参与,校园文化才会有较强的生命力。[2]但目前,高校学生文化活动的责任主体明确、组织领导完善,计划性较强,而教师文化活动的组织领导体制还不够明确,保障机制尚不够有力,以教师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数量不多、形式单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也鲜有教师参加,这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广大教师的期待都有较大差距。4.重获奖表彰,轻过程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搭建了锻炼成长的良好平台,贵在参与、重在体验,且大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正如校园文化活动本身一样,是丰富多彩的。但现实生活中,相当多的同学重结果、轻过程,追求功利,实用倾向明显,功利色彩过重,对于获奖和荣誉热情过高,在一次次作“绿叶”之后,参与的积极性减退,没有达到应有的坚持程度,也极大地影响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面。5.注重褒奖“精英”,关注“草根”不够。校园文化反映的是师生的利益与呼声,是服务全体、面向大众的,应该把触角伸向基层、“接地气”,最大限度地让更多“草根”学生得到锻炼。但在实践中,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特别是竞赛类校园文化活动的往往都是那一群“精英”,获奖者也总是那么少数人,对校园文化活动中的“草根”学生关注不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二、进一步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1.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第2页共6页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4]高校应站在增强学校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