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公文写作常识县委党校:尹虎彦案例说事1、机关写作。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要卓有成效地完成岗位职责,必须学会公文写作。写作一词,从小学三年级就接触,到大学毕业进机关,未必就能把握好。写作,事关公务人员的能力水平,综合素质。最通常见的“计划”、“总结”,从工作伊始就写,到退休时未必写好。2009年9月,省定公务员15项基本功,第一项即“公文写作”。2、美国写作。美国写作委员会曾发表一份政府雇员写作报告,认为75%的公务人员写作水平影响政府工作效率,而且有些文章“不堪入目”。因而美国每年要花费2.2亿美元进行写作培训,平均一个雇员需400美元去上写作课。3、公文写作。90年代中期,县直某局,号令全系统要树立八个形象,而且用文件要求干了三年。一个群体只能是一个形象,可以是8条、80条标准,这样公文就能登上大雅之堂,树立形象,却用公文丢掉形象。4、述职写作。科级干部、后备干部每年或提拔时都写述职报告。可是未必写的像自己。述职首先是像自己,其次是大小尺寸相应,再是便于了解考察它既不是工作总结,也不是工作报告,而是述职报告。5、组工写作。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服务乡村科学发展,需要一支在素质、能力能够相适应的组工队伍。除了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写作素质。这是因为:第一,组工的年度计划,总结,专项工作汇报,调研报告,经验材料,看似写作能力高低,实际上反映了一个组工干部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第二,组工服务科学发展,着重体现在选人才、搭班子,建队伍,抓基层上,如果组工干部文字表述能力跟不上来,问题分析不出来,经验总结不上去,工作难以升华和提高。第三,组织工作三级联创、四议一审、典型示范,如果只能务实去做,也能说上几点,文字综合能力不高,难以给党委当好组工参谋,推动组织工作向前发展。第四,组工创新思路,创新载体,创新方法,没有良好文字表达功底,难以起到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实际作用。组工写作,与机关公文写作有相同点,也有其独特性。我们着重研讨组工写作案例,研究其共性与个性,意在为提高组工写作素质,做好组织工作,作一些探索。一、党政公文写作公文是公务文书,凡是各系统各级机关用来沟通、协调、处理上下左右内外关系和办理公务所使用的一系列文章,都叫公文。党政公文党政机关公文,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决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和布置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党政公文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实用性、时间性和机密性。具有领导和指导作用,规范和制约作用,宣传和教育作用,沟通和联系作用,依据和凭证作用。公文规则1.党的各级领导机关的行文关系,应当根据本机关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2.向上级机关的行文,一般应主报一个上级机关,如需报送其它相关的上级机关,可用“并报”,或“抄报”形式。3.各级党委的职能部门,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可向下级机关对口的业务部门行文;各级党委的职能部门不能对下级党委发布指示性文件。4.各平行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告知事项,联系工作,商洽业务,用函件相互行文。5.向上级机关的请示,不可同时向下级机关发送;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可以抄报直接上级机关。公文要求1.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家的法律法规。2.完整、准确地体现领导机关的意图。3.重点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条理清楚,文字简明通畅,标点符号使用恰当,人名、地名、时间、数字、引文要准确。4.合理使用文种,请示问题坚持“一文一事”制度,避免一文数事和在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5.严格文件校对,看是否确需行文,是否符合方针政策,是否表述准确,是否语法规范,是否逻辑严密,是否符合行文种类。公文区别1.决定与决议。这两种公文都是解决某个问题或部署安排重大行动的法规性文件。决定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安排所使用的公文;决议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用于记录传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