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厂房大型框架清水混凝土工艺的改进作者:孙毅张仕涛司衍华[摘要]国电石横电厂三期2х330MW主厂房大型框架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本文对清水混凝土以往的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针对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详细阐述了本工程的施工工艺在模板脱模剂、拼缝、转角、螺栓孔、加固方案、垫块、预埋件安装等方面的改进以及具体的改进方案实施。[关键词]清水混凝土脱模剂拼缝转角圆角条“工”型条螺栓孔加固垫圈预埋件引言国电石横电厂三期2х330MW机组工程位于二期改扩建工程南侧,本工程主厂房框架南北长度148m,东西长度50m,最高高度48m,共计18跨,跨距9m、10.8m不等,地上7层,层高为6m、12m、19m、26m、33m、40m、48m。应业主要求主体框架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清水混凝土工艺是通过对传统施工工艺进行改进,混凝土一次成型,不作任何外装饰,直接利用混凝土自然色作为饰面,要求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棱角顺直线条流畅,消接除以往混凝土施工存在的外形缺陷、外表缺陷等混凝土外观质量问题。1、目前清水混凝土工艺概况混凝土成品的外观质量缺陷主要包括露筋、蜂窝、孔洞、夹渣、疏松、裂缝、连接部位缺陷、外形缺陷、外表缺陷。目前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对一般缺陷控制较好,但外形缺陷外表缺陷控制不理想,而这两种缺陷对起装饰作用的清水混凝土来说是严重缺陷,其中,漏浆沾染、棱角不直、色差为主要问题。尤其对电厂这样的大型工业厂房,其框架结构的柱(1.8m×0.8m)梁(1.2m×0.3m)截面、高度、跨距大,外形尺寸、颜色一致性的控制难度相应增大,易出现截面变形、棱角扭曲、模板拼接处错台漏浆、色差明显等质量缺陷。同行业的清水混凝土工艺在不同方面进行了改进,但效果不明显且投入费用过高。2、工艺分析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同样按照钢筋绑扎放置垫块模板处理、支设加固混凝土浇筑养护拆模来进行。就工艺而言,一系列的模板施工工艺是关键。2.1模板工艺是清水混凝土工艺的关键之一。模板的强度、光滑度、拼缝处理、转角结合、预埋件结合、外部加固以及循环使用率的方案等都直接影响工艺水平。2.2砂浆垫块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非常常见,但其厚度固定强度高不可调整且易损坏模板。钢筋不平直的情况下,保护层厚度就不一致,但垫块厚度固定,导致模板合模时截面易变形。由于垫块预先制作,且与模板接触面大,易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白色斑。3、工艺改进我们对传统的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确定对原工艺中的模板脱模剂、拼缝、转角、螺栓孔、加固方案、垫块、预埋铁件安装等工艺进行改进,并加工制作了新型辅助材料。3.1脱模剂清水混凝土施工采用木胶合板,厚度为18mm。目前改进的中性脱模剂应用在钢模施工中效果不错,但不适合木模工艺且价格较高。施工可采用食用色拉油,用量小,薄薄一层即可起到隔离作用且价格低廉,不会对混凝土产生污染,且易拆除模板。3.2模板拼缝模板拼缝处以往使用海绵胶带贴缝处理,其密封性较好,但材质过软,无法控制拼缝处模板的开裂、错位,漏浆、错台现象很常见。拼缝的密封材料应有一定的强度,还要保证密封性,塑料是一种很好的原材。结合拼缝的形状和工艺要求,确定设计图如右图所示:“工”型根据模板拼缝形状设计。“工”型条的两端圆弧型设计,以此来保证一定的预紧力能与模板紧密结合,同时确保混凝土表面印痕的圆滑。该塑料条采用优质塑料加工,柔韧性好强度高,表面光滑。拆除模板后与混凝土易分离,可多次循环使用且比以往一次性使用的海绵胶带节省了相当的工程费用。“工”型条的安装原理很简单,不使用任何外力固定,直接卡在模板断面处即可。“工”型条的安装不使用任何外力固定,直接卡在模板断面处即可。安装方法很简单,安装前先对上下模板边缘的一侧进行打磨加工处理,增强摩擦力,使其符合塑料条弧度,然后直接将塑料条卡在断面处即可。“工”型条安装时,应统一安装位置的标高,确保在同一水平线。塑料条内边尺寸与木模板厚度一致,安装后能保证两者结合紧密不漏浆,且拼缝处混凝土表面印痕规律、美观。为了进一步增强美观性和立体感,可在混凝土印痕处涂刷黑色沥青。“I”型条实物3.3模板转角在柱梁的边角施工中,我们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