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畜产品整顿指导方案为切实加强农村畜产品安全工作,保障农村消费者尤其是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制定印发的《省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方案》(鲁政办发〔2011〕41号)文件和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科学监管和依法治理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我省农村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深入开展综合整治,严厉打击无证照生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兽药、使用违禁兽药和非法添加“瘦肉精”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效规范农村畜产品生产经营秩序,维护农村消费者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保障农村畜产品质量安全。(二)工作目标。通过综合整治,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完善监管措施,落实畜产品企业主体责任。2011年年底前实现以下监管目标:在畜禽养殖环节,产地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饲料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生鲜乳中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100%,确保不发生大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二、整治重点与工作措施(一)加强养殖投入品的监管。深入贯彻《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强化养殖全过程监管,加大对以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为重点的养殖投入品监管力度。扎实开展兽药打假综合整治,以规范兽药和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经营为重点,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违禁兽药、添加物和假冒伪劣兽药的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在畜禽养殖、饲料生产加工环节添加非法添加物和“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建立健全兽药经营档案制度,全面推行兽药登记备案制度。(二)加快推行畜牧业养殖标准化进程。落实《省畜禽养第1页共4页殖管理办法》,规范畜禽养殖行为。运用综合措施和配套技术,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示XX县区创建;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从业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和能力;以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和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为抓手,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品牌畜牧业培育;强化畜产品生产者诚信体系建设,全面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提升畜产品质量和品牌。(三)规范兽药和饲料使用行为。加大养殖过程中兽药和饲料使用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兽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和休药期的规定。大力推进科学、健康养殖技术,指导养殖从业者安全、合理用药。强化兽药安全使用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科学用药水平。(四)加强生猪屠宰环节检疫监管。监督检查屠宰企业(场)是否依法申办《动物防疫合格证》;是否具有出具“瘦肉精”检测报告的能力;做好入场生猪查证验物,宰前检查、正确加盖验讫和出具检疫证明等工作,定期查阅屠宰检疫工作记录、消毒记录、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和畜禽标识回收记录、无害化处理记录等相关资料。(五)加强生鲜乳安全监管。以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为重点,严厉打击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过程中添加三聚氰胺等违禁物质的不法行为。加大检查力度,核查“两证一单”,加大抽检覆盖面和抽检频次,强化监测与执法联动,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六)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加强畜产品兽药残留等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工作;深入开展三聚氰胺和牲畜“瘦肉精”专项抽检工作。三、实施步骤(一)动员部署阶段(8月26日-9月5日)。各科室、单位根据本实施方案,密切结合实际,召开专题会议,集中对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动员部署,确保整治工作科学展开、有序推进。(二)检查整治阶段(9月6日-11月30日)。各科室、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开展畜产品安全宣传工作,督促畜产品经营主体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认真搞好自查自纠;开展拉网式检第2页共4页查,摸清生产经营底数,加强兽药、饲料生产经营单位和规模养殖场的监管工作,建立诚信档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限期进行整改;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依法进行查处;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着力加强农村畜产品安全监管制度建设、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强化政策保障措施,探索建立农村畜产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三)督导总结阶段(12月1日-12月30日)。根据上级部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