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单项选择题:1生态学上的环境是指以()为中心为主体的环境。A全人类B公民C整个生物界D整个自然界正确答案:C2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于()。A1970年B1971年C1972年D1973年正确答案:D3依照组成环境的物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可将环境分为()。A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B城市环境与乡村环境C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D大气环境与水环境正确答案:C4我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进行定义的方式是()。A抽象定义方式B间接定义方式C列举定义方式D结合定义方式正确答案:D5环境科学上的环境是指()。A以人类为中心事物的环境B自然环境C人工环境D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的环境正确答案:D6对待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正确的看法是()。A解决环境问题只能放弃发展B先发展后治理C可持续发展D人类无所作为正确答案:C7环境保护单行法不包括()。A污染防治法B土地利用规划法C自然资源保护法D环境标准正确答案:D8不是环境法自身特征的是()。A科技性B社会性C阶级性D综合性正确答案:C9排污费的使用不得用于()。A补助重点排污单位治理污染源B用于区域性综合污染治理C用于补助环境保护部门监测食品设备的购置、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技术培训等D用于环境保护部门自身的行政经费以及非业务性开支正确答案:C10国家环境保护的职责规定于()。A宪法B环境保护法C行政法D环境保护单行法正确答案:A11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标准是()。A超标收费B排污即收费C除水污染双收费外、其他超标收费D排污收费.超标加重正确答案:C12在一些国家、认为污染控制法的支柱是()。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许可证制度C排污收费制度D环境事故报告制度正确答案:B13针对特定的保护对象或特定的污染防治对象而制定的单项法律法规是()。A环境保护单行法B环境保护基本法C污染防治法D自然资源保护法正确答案:A14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原则的具体内容不包括()。A任何公民和社会组织都享有保护环境的权利,同时也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B公众参与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和强化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树立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C法律对公民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权予以充分的保障,规范公众参与的各种途径和程序D国家以社会公共利益代表者的资格(并非仅以国有资源所有者的资格),依法对各种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活动直接进行管理的政府行为正确答案:D15限期治理的决定权在()。A各级人民政府B各级环保部门C各级人大D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正确答案:A16三同时制度最早出现于()。A美国B德国C法国D中国正确答案:D17我国环境法的原则不包括()。A环境保护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相协调原则B环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C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D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确答案:D18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早见于()。A美国B德国C法国D英国正确答案:A19环境损害是()的构成要件。A环境刑事责任B环境民事责任C环境行政责任D以上三种责任正确答案:B20我国环境法律责任不包括()。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行政责任D经济责任正确答案:D21环境无过错原则的构成要件包括()。A违法性B损害结果C因果关系D损害结果与因果关系正确答案:D22环境民事责任的赔偿损失范围包括()。A直接损失B间接损失C精神损失D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正确答案:D23“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指的是()。A罪刑法定原则B罪刑相适应原则C罪责自负原则D及时有效原则正确答案:A24日本环境法的立法模式是()。A法典化B复合法C整合化D基本法模式正确答案:A25环境行政执法主体不包括()。A各级人民政府B环境行政主管部门C被授权部门D公民正确答案:D26警告属于环境处罚中的()。A行为罚B精神罚C财产罚D人身罚正确答案:B27环境行政处罚中最完整、适用最广泛的法定程序是()。A简易程序B一般程序C听证程序D执行程序正确答案:B28规定污染源允许排放的污染物最高限额的是()。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基础标准D方法标准正确答案:B29对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基本分类标准是()。A根据环境要素的不同性质B根据造成环境污染和危害的污染物的性质C根据污染的形态不同D产生污染的原因正确答案:B30人类向大气排放的氟氯烃造成()。A全球变暖B臭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