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区征管调研报告近年来,**经济经济园区发展较快,种类、数目繁多。据了解,目前,**市规划面积在300亩以上的工业园区达到了107个,共完成基础设施和入园项目投资1472亿元,已建成园区的平均投资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4亿元。经济园区建设的日新月异充分显示了大范围、高强度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一方面,经济园区的蓬勃发展带来了税收的稳定增长。但同时,园区规模的参差不齐、园区招商中引发的无序竞争、园区管理的不到位及入园企业的鱼龙混杂也给经济秩序和税收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为此,笔者近期对**市区经济园区建设、经营及税收征管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一、**市区经济园区基本情况及特点目前,**市区(包括崇安、南长、北塘、滨湖、锡山、惠山区和XX县区)共有各类经济园区(开发区)93个,其中惠山区最多为23个,锡山区18个,滨湖区13个,XX县区13个,XX县区11个,XX县区9个,XX县区6个。在这93个经济园区中,有国家级园区2个,省级园区5个,市级园区19个,区级园区17个,乡镇(街道)级园区36个,村级1个。调查数据同时显示,至2003年6月,这93个园区的建设总面积为282.44平方公里,约占**市区土地面积1622.64平方公里的17.4%。入园企业已达10543户,其中按产业结构分,工业企业5738户,占54.42%,商业企业3477户,占32.97%;按经济类型分,国有集体企业715户,仅占6.78%,私营企业6554户,占62.16%,个人独资企业757户,三资企业909户,其他类别的企业482户。近几年,**市经济园区的经济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规模为先。**市区经济园区通过实施政府引导、财政支持、多元投入、上下联动等形式,坚持相对集中、成片开发、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逐步壮大。经过几年的建设,我市已培育出了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园区。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国家太湖旅游度假区这两个国家级园区是市区开发最早、建设规模最大的园区,已建成面积73平方公里,第1页共6页2003年上半年共实现销售收入583.01亿元。另外,XX县区5个镇的园区销售收入占该区工业销售收入的46%以上,其中旺庄工业园已占该镇工业销售收入总量的80%。二是突出特色。近年来,各区在经济园区的建设上突破了“大拼盘”的原始状态,而是扬长避短,把打造优势产业作为提升园区发展水平的战略重点,搞一园一业、一园一品,构筑板块经济,放大产业集聚效应。使园区建设与当地的特色经济相结合,与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与提升产业水平相结合。如锡山区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投资环境,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纺织工业园;惠山区玉祁工业园则利用中国人的家乡观念、老乡情结,对外打出“温州工业园”的旗号,引来了一批温州人,带来一批温州项目入园;再如惠山恒源祥工业园、锡山区红豆科技园、滨湖区的马山生物制药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华庄机械工业园及XX县区的私营外贸创业园等一批园区也以各自的特色,吸引了园外企业纷纷加入。三是注重服务。各园区十分重视强化服务功能,成立了服务公司、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受理”,为入园企业提供包括提供验资、办理工商执照、办理税务登记证、领购发票在内的“一条龙”服务,推行社会化服务。有的园区已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服务体系。在硬件上,从最初的“三通一平”向“五通一平”、“七通一平”,直至“九通一平”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更加适应现代工业的需要,客观上降低了企业创业成本,使投资效益成倍提高。在软件上,通过树立良好的信誉,来吸引投资者的目光。在管理上,目前可以说,大部分园区基本是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思路在运作,政府重在导向。园区内除有招商队伍外,另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不断强化和完善对园区的管理,使园区发展更趋规范。四是效益凸现。我市园区经济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高密度的投资带来高回报的效益,单位面积的产出较高。2002年,园区共实现销售收入900.64亿元,入库增值税17.11亿元,平均每平方公里产出3.18亿元;2003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723.87亿元,入库增值税10.91亿元,平均每平方公里产出2.56亿元,第2页共6页园区企业的平均产出规模水平比面上企业高出许多。建成区22平方公里的XX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