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系统工作汇报今年以来,全市经贸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临港工业发展重点,积极应对宏观调控,加大力度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工业与贸易经济运行基本态势今年以来,全市工业与贸易经济运行总体形势较好,工业生产保持高位运行,企业效益大幅提升,商贸经济发展稳定。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字:快、优、好、升(一)经济增长速度稳中趋快1、工业生产高位运行。20XX年全市工业实现总产值642.53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490亿元,同比增长30.5%;累计实现销售产值614亿元,同比增长27.2%,完成出口交货值204亿元,占工业销售的33.2%,同比增长44.6%。2、工业投资增势强劲。20XX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达93亿,同比增长59.2%。船舶修造业投入依然强劲,完成50.83亿元,同比增长82.5%;石化行业完成投入11.96亿元,同比增长99.3%。强劲的工业投资增长态势,说明了我市以临港工业为主导的海洋经济发展潜力日益得到显现,**正在成为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投资热土。3、重点建设项目扎实推进。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在各级各部门的努力下得到扎实有效的推进。列入今年实事项目的9个大型船舶修造业项目总体推进较为顺利,累计完成总投资超过50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35.11亿元,中远、常石、欧华、万邦永跃、金海湾等已投产部分的生产进展顺利,今年1—12月份实现产值94.23亿元。和邦化工、浙海油污水处理两大临港化工项目建设进度加快,累计投入分别为13.51亿元和1.52亿元,其中今年1—12月份完成投入分别为7.85亿元和1.23亿元。(二)经济增长结构稳中显优第1页共8页1、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在船舶工业的带动下,我市工业临港重化工特征愈发明显。20XX年,全市临港工业实现产值430.2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比重达67%。重工业比重达54.7%,增长速度达50.9%。船舶工业已成为全市第一大产业,20XX年全市船舶修造业实现产值192.8亿元,同比增长80.3%;水产加工业进一步向精深加工方向拓展,精深加工比例进一步提高,目前已达41.9%,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2、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一批临港大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或进入前期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使全市工业经济初步呈现均衡发展的格局。从发展速度看,除嵊泗发展较缓以外,其他各县(区)累计增幅均在20%以上。20XX年,普陀完成工业产值195.1亿元,定海完成工业产值185.45亿元,岱山完成工业产值102.53亿元,分别增长39.2%、23.3%和30.9%。从项目布局看,三县(区)各有大项目进入,**经济开发区新港工业区块的项目进入形势喜人,目XX县区企业23家,开工项目16个。3、出口格局发生转变。今年以来,工业制成品强势出口,首次超过初级产品,成为经济运行中一大亮点。20XX年,全市工业制成品实现出口11.6亿美元,同比增长76.4%。但水产品出口6.4亿美元,同比增长0.7%,出口格局出现了一定调整。从出口品种看,船舶产品成为主要出口产品;从出口地区看,欧盟成为我市最大和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从出口方式看,加工贸易出口比重和增速均超过一般贸易。(三)经济增长质量稳中求好1、节能降耗成效显著。1-3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21吨标准煤,比上年同期下降16.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同期下降7.4%。根据前三季度经济发展和能耗增长实际情况,预计今年全社会能耗增长在10%左右,全市gdp能耗降低率在4.5-5%之间,能够完成20XX年度的节能降耗任务。2、企业效益大幅提升。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考评得分234.34分,比上年同期提高26.88分,创下自工业经济效益考评以来最好成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第2页共8页现利税26.5亿元,其中利润16.8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4.3%和83.5%,利税和利润增长速度均居我省各市首位。(四)商贸经济发展稳中有升20XX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亿元,同比增长16.2%,比上年同期提高16.2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二;“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进展顺利,乡镇连锁超市覆盖面达100%,位居全省首位。目前,全市市场监测调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