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6页浅谈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以及教育决策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良好行为的培养。人类行为的生成与发展变化主要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以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其中,儿童青少年期的生活环境和所受的教育是后天环境中的决定因素。而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最初的生活环境,是儿童社会化心理发展的第一课堂,儿童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学业成就、行为等家庭在其中是影响孩子发育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包含了如父母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教育方式等。正确的教育观、良好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反之,则阻碍儿童的发展。目前社会中出现过多起“校园暴力”实践,主要是指具有敌意的欺凌、伤害以及破坏等行为。施暴者或受害人有在校的学生,大部分可能是学生之间。碰到此情况,一般家长问的则是:“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被人打了没?”而不是:“我的孩子会不会打人?”从心理学的观点,攻击或暴力是一种学习得来反应,尤其身为高等动物的人类,本能性的攻击是由大脑皮质所控制,因而更是受到后天经验的影响。学者相信,攻击行为似乎在儿童时期甚至幼儿时期就已经形成,此时正是性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主要的社会化阶段。此时的亲子关系更具有其重要性。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儿童青少年行为的家庭影响因素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一些研究显示,社会因素中的家庭因素如缺乏家庭温暖、不良管教方式都可能造成儿童以后的高攻击行为的发生。针对家庭因素找出最佳的教育方式,为现代家庭子女提供可行的建议,促进儿童青少年的稳步发展。目的家庭因素与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的探讨,为预防和减少儿童青少年攻击此类行为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引用资料)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结果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家庭类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教育方式与儿童青少年的攻击行为的发生有显著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父母教育态度不一致,家庭矛盾性评估分高结论家庭因素主要通过父母教育方式、家庭环境质量对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产生影响。一、攻击行为案例:佳佳和莎莎正在画画,佳佳缺一支红色的蜡笔,看见莎莎笔盒里有一支,伸手就去拿,嘴里还说:“这是我的。”莎莎不肯给他,佳佳气得把莎莎画画的东西全扔掉,还用脚去踢莎莎。佳佳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在儿童心理学上称为儿童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男孩以暴力攻击第2页共6页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6页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二、攻击行为的原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攻击是观察学习的结果。由于儿童模仿性强,是非辨别能力差,因此,孩子很容易模仿其周围的人或是影视镜头里人物的攻击行为。有资料表明,经常看暴力影视的儿童,容易出现攻击行为。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社会风气越差,青少年攻击倾向越高。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及对客观事物的辨别能力都还很差,非常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家庭因素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类型、经济状况、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教育管理方式等专家分析:孩子的心理问题,家庭环境因素占75%据了解,美国的一所学校在选择有潜力的孩子进行培养时,最先注意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家长。由此可见,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三、有关家庭因素与攻击行为的分析家庭环境质量评定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中信效度比较好的4个分量表(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和娱乐性)攻击行为的评定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问卷,CBCL)评定攻击行为。凡调查对象的CBCL攻击性因子得分≥中国常模定为1(有攻击行为),否则为0(无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