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论新规范实施后对钢筋工程的影响摘要:本文通过对新实施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0版)、11G101系列图集的剖析,对采用新规范设计的工程当中的钢筋分项工程在施工方面应注意的变化做了简单的总结。关键词:钢筋、规范、抗震、施工、平法、11G1011新规范实施后对钢筋原材料的影响1.1根据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4.2条内容:淘汰低强HPB235钢筋,以HPB300光圆钢筋取代;增加高强500Mpa钢筋;限制并准备淘汰335Mpa;有望最终形成300、400、500Mpa的强度梯次,与国际接轨。1.2对施工单位而言,自2011年8月1日起执行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年版)中5.2.1、5.2.2属于强制条文,必须严格执行,与老规范相比,除钢筋进场增加钢筋重量偏差实验以外,增加了纵向受力钢筋中抗震钢筋(带“E“牌号的钢筋)的使用范围(三级框架和所有的斜撑构件(含梯段)),同时对钢筋在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做了具体规定;另外5.3.2A条特别提出对采用有延伸功能钢筋调整机械加工的钢筋必须进行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的复验,对无延伸功能的调直机械调直的钢筋则不做要求。1.2.1在施工过程当中,常有人误认为只要是1~3级抗震框架结构中所有钢筋都必须采用抗震钢筋,而忽视了最关键的字眼:纵向受力钢筋。何为纵向受力钢筋,通常来讲是指在构件的长边方向,通过力学计算在受力部位设置满足承载力的钢筋,以此来满足结构强度和刚度的要求。1.2.2一般来讲梁中纵向受力钢筋是指配置在梁的受拉区(梁下部),承受弯矩产生的拉力的钢筋;当荷载比较大时在受压区(梁上部)配置受第2页共8页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力筋,它和混凝土共同承受压力,而底部纵向钢筋一般在跨中受拉,在跨的端部受压,上部纵筋在跨中受压,在跨的端部受拉。1.2.3而板中纵向受力钢筋是指沿板长跨方向配置于受拉区(简支板板底,悬挑板板面以及多跨连续板的支座上部),其作用是承担弯矩产生的拉力;1.2.4柱的纵向受力钢筋顾名思义指的是沿构件纵向布置的钢筋。1.2.5所以在1~3级抗震框架结构中梁、板、柱中除了箍筋和明显能够判断出起分布(架立)作用的钢筋外,其余的全部应属于受力钢筋,应采用抗震钢筋,但对于现浇板而言:笔者认为地震作用是水平的,而现浇板的刚度在水平方向应可以近似认为楼板的刚度无限大了,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5.4章的截面抗震验算里面就没有板,在相应第6章也没有板的抗震构造,据此推断板中的受力钢筋应可以不采用抗震钢筋,当然这个结论还有待商榷。1.2.6对于怎么定义规范中新增加的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纵向受力钢筋的范围,以常见的楼梯为例,从受力分析看:框架结构中由于支撑效应使楼梯板承受较大的轴向力,地震时楼梯段处于交替的拉弯和压弯受力状态,当楼梯段的拉应力或超过混凝土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受拉破坏,而楼梯间的平台梁。则由于上下梯段的剪刀作用,产生剪切、扭转破坏。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很多框架楼房楼梯构件就破坏严重,所以新的抗震设计规范增加了6.1.15条:对于框架结构,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梯板起到了了斜支撑的作用,对结构刚度、承载力、规则性的影响比较大,应参与抗震验算;当采取措施,如梯板滑动支承与平台板,楼梯构件对结构刚度的影响较小,是否参与整体抗震计算差别不大,对于楼梯间设置刚度足够大的抗震墙(剪力墙)的结构,楼梯构件对结构刚度的影响较小,也可不参与整体抗震验算。这也就说明只有框架结构中的楼梯才参与抗震验算,对于楼梯间设置剪力墙的结构可不参与抗震验算。所以笔者推断楼梯间有设置剪力墙的楼梯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可以不采用抗震钢筋。当然设计有具体要求者例外。第3页共8页第2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8页2新规范的实施对钢筋基本构造的变化2.1混凝土保护层:规范参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