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晓红曾参与北京科大中冶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的创业过程,为公司的股东之一,经历了一个小公司快速成长的过程。负责筹建北京麦特冶金渣有限公司。北京科大中冶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附属创业——北京麦特冶金渣有限公司北京科大中冶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创业北京科大中冶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2月8日,注册资本180万,管理人员参股,北京科技大学为最大股东(26.6%)。董事长陈向明先生兼任北京科技大学印刷厂厂长,总经理黄重国先生兼任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院长。北京科大中冶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是一个从事技术服务、经销,以学校雄厚的科研能力为后盾,实行科贸相结合的多种经营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经营范围包括:项目部承接管加工、棒材生产、自动化调试、热处理工艺等交钥匙工程;经营部通过代理国内外厂家的产品,经销钢厂适用的备品备件。经营于2001年2月8日公司成立后,由于第一大股东北京科技大学是钢铁领域第一流的大学,科技实力雄厚;陈向明董事长在包钢市场做了二十年的生意,积累了大量的资源;总经理黄重国是海归博士后,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近几年国内钢铁行业景气,包钢有不少的新建项目和改建项目(国家拨款或低息贷款)。公司业务迅速发展,2001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发放现金股利40万元。在2002年员工大会上,总经理黄重国明确了公司的发展方针,“以经营部养家,以项目部起家”;“胸怀远大理想,脚踏实地干活”;“确保2002年的销售额超过5000万”;“争取三年走出包钢,五年走出冶金”。北京科大中冶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的问题何在?虽然公司业务迅速发展,但存在着巨大的隐患:公司绝大多数的业务都集中在包钢一家,如果包钢经营不善,公司将面临巨大的风险;项目部的业务主要集中在钢铁行业的新建项目和改建项目,如果整体行业处于低迷期或国家不拨款支持,项目部的业务量将剧减。出路何在?——北京科大中冶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附属创业北京科大中冶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为了寻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努力营造稳定发展的经营环境,针对企业现状寻找出路,选择了公司附属创业之路,试图消除隐患,稳定发展。一、创业项目选择钢铁行业有句行话:“三分炼钢,七分炼渣”,对于一个大型钢铁生产联合企业,围绕着生产优质、低耗钢铁产品的根本目的,几乎在各个冶炼过程中都离不开冶金精炼剂的使用,从铁水预处理中常用的铁水脱硫剂,到转炉钢包调渣剂以及到钢包炉的造渣剂、精炼剂、钢包炉脱硫剂,还有连铸中间包覆盖剂、连铸保护渣等都是不可缺少的冶金必须辅助原料。这些原料质量的优劣,技术水平的高低以及稳定性对于冶金各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优质的精炼剂及各种辅助材料不仅对提高钢质量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并能有效缩短冶炼时间,降低综合生产成本。作为钢厂这样的大型联合企业,每一种产品的生产都要经过从原料到轧钢的几十道工序。仅仅从局部流程、单个工序来考虑冶金渣料的效果往往不能起到良好的综合效果。因此,分散的供货渠道、不一致的产品匹配,很难在使用过程中起到优质、低耗、低成本的优化配合效果。钢铁企业在追求不断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开发新品种的过程中,已越来越认识到冶金辅助渣剂在生产中的重要性。国内的大部分钢铁企业由于不具备制造冶金辅助渣剂的技术水平等原因,企业所用的冶金渣料主要由外部供给,部分产品依赖国外进口。因此,依托北京科技大学雄厚的技术实力,建立一个冶金辅助渣剂集团公司及配套的研发中心,与各大钢铁企业合作合资,在当地建立自己的冶金渣剂供应厂,可以迅速占领市场,减少营销费用;随着用户新钢种、新工艺的开发,配套生产相应的辅助渣剂,保障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其前景是非常乐观的。二、竞争优势分析北京科技大学在冶金渣技术的研制、开发、应用方面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国内同类院校及研究机构中处于领先地位,成功地开发了铁水脱硫剂、钢包脱硫剂、钢包调渣剂、钢包覆盖剂、连铸中间包覆盖剂以及LF炉基础渣、LF炉埋弧渣等多种产品,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由北京科技大学提供技术,西峡冶金材料厂制造的埋弧渣,先后在大冶钢厂、新疆八一钢铁公司、大连钢厂一炼钢、二炼钢、首钢特钢公司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