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源头管理方案立足源头治理创新社会管理——XX县区法院加强立案信访工作服务保障平安世博XX县区地处XX省中心XX县区,行政、金融、文化、商贸云集,在上海加速建设“四个中心”过程中,聚焦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当前,由于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处于矛盾凸现期,加之XX县区特殊地理、历史原因,导致社会矛盾、冲突尤为复杂,信访维稳工作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XX县区法院在院党组的带领下,迎难而上,积极创新,立足源头治理,坚持能动司法,在立案调解、化解信访与窗口接待中进行着多途径的努力,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立案信访维稳工作机制,为服务保障平安世博做出了积极贡献。建社区立案信访便民工作站从源头预防与化解矛盾市民遇到纠纷想诉诸法律,但往往心里没有底,有的人连打官司的流程也不甚了解;大量的邻里、社区纠纷经常发生,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进一步转化为恶性事件。这些,都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需要面对的问题。为推进司法进社区,密切法院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作用,拓展矛盾纠纷化解的新途径,XX县区法院将立案信访工作前移至社区基层组织,力求从矛盾纠纷产生的源头加以预防和化解,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化解、社会管理创新。今年4月12日,XX县区法院与区司法局在辖区六个街道挂牌设立社区立案信访便民工作站,聘任人民调解员担任社区立案信访联络员,作为就近解决社区居民纠纷、化解社区矛盾、开展法制宣传、提供司法服务设立的便民服务机构。在工作站,记者看到,每个社区立案信访便民工作站都张贴着立案信访联络员工作职责,摆放宣传架发放诉讼指南;社区的立案信访联络员都由法院进行了上岗前培训,持证上岗;联络员在调解化解地区纠纷过程对所掌握的民间矛盾纠纷信息及潜在因素,认为需要通过诉讼解决的,可及时与法院联系,通过主动提供法律咨询、诉前调解等方式,引导当事人通过合第1页共6页法的渠道反映合理的诉求;对涉及老、弱、病、残孕等行动不便的社区居民,帮助联系法官上门予以立案指导;对法院经审查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但因涉及民生、稳定而需要解决的纠纷,在征求当事人意见后,移送“区联合调解委员会”或社区立案信访便民工作站进行调解。法院每月安排两名法官定期到便民工作站进行巡回指导,不仅指导为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办理上门立案手续,还有对容易产生涉诉信访矛盾的人员进行疏导化解。事实上,一些纠纷未进法院大门就被解决在萌芽状态。张某与谢某系上下邻居关系。谢某在底楼天井搭建了顶棚,窃贼利用该天井顶棚翻窗进入张家实施盗窃,导致张家被盗财物合计2000元左右。为此,张某要求谢某拆除天井顶棚,赔偿被盗损失2000元,否则将自行拆除谢家天井顶棚。社区立案信访联络员得到消息后,立即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最终谢某同意拆除天井顶棚,张某亦放弃赔偿2000元损失的要求。又如,邻居马某与曹某因发生口角,曹某动手打了马某。为赔偿医药费纠纷,双方本来要对簿公堂,经社区立案信访联络员调解,双方最终就医药费赔偿事宜达成协议。此类邻里、社区纠纷经常发生、不胜枚举,如全部进入诉讼程序,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并导致当事人诉讼成本增加,而且会使现已不堪重负的法院面临更多案件,有限的司法资源难以应对。社区立案信访便民工作站不仅可以及时掌握社区纠纷与矛盾,还可以在法院的指导下,通过简便、灵活的居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及时地调解化解这些社区纠纷与矛盾。据了解,社区立案信访便民工作站自成立以来,共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166件,177人次,为当事人提供立案指导50余件,目前成功调处各类社区邻里、婚姻家庭、治安案件、债权债务等纠纷共计385件。“在家门口就能咨询法律问题,也能立案了,真方便。”“发现信访苗头可以马上疏导,不要等到上访了再化解,难度小多了。”这项举措不仅得到老百姓的欢迎,也让社区调解干部压力减轻不少,还可以逐步增强人民调解与法院裁判之间的同质性。“利用社区力量加强法院立案信访工作,既减轻法院案多第2页共6页人少的压力,又对法院落实司法为民举措,拓展司法公开、司法民主具有积极作用。”XX县区法院立案庭庭长田家俊这样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