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思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充分强化功能,提升能力,丰富载体,发挥作用,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基层组织真正能够担负起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责任和使命。一、健全基层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哪里有群众,哪里就要发展党员,哪里就要建立党的基层组织。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艰巨任务,更加需要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夯实党的领导基础、群众基础、工作基础。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不断完善工作机构,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实现党建工作的全覆盖。*县是个有56.8万人口的农业大县,90%的是农业人口,强化农村基层组织至关重要。在农村党建中,我们大力实施“强基工程”,积极选用经济能人和返乡干部任“村官”,在全县256个行政村选准配强了村党支部班子,尤其是选准好一个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带富能力强的党支部书记。建立了以经济能人为主体的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大力推行村两委会干部交叉任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达50%以上。每个村建立了党支部牵头,党员参与的专业技术协会。20个乡镇党委都建立了流动党员党支部,并注重完善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共青团、妇代会、治保调解等组织,形成工作运行规范,服务优质高效,彼此关系协调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为加强非公党组织建设,我县专门成立了工商联党委,具体抓好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并因企制宜,采取单独设立党支部、建立联合党支部、挂靠属地党组织等形式使100%的非公企业都建立了党组织。为适XX县区城社区党建工作需要,我县成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党委,具体承担抓好社区党的建设工作。在企业党建中,我们重点对于改制企业的党组织重新进行了调整、重组,明确了归属关系。同时,我县对机关、学校、事业单位党组织进行了理顺和规范,实现了基层党组织的全覆盖,加强了党对经济社会的有效领导,发挥了党在社会第1页共4页各种组织中的带动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二、完善功能定位,发挥基层组织核心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党的基层组织重新定位,强化功能,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是构建和谐农村的有机统一,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围绕这一目标要求,按照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原则,强化发展意识、服务意识、民主意识、文明意识,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解决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前提来抓,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集体经济和多种所有制经济,把农民收入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要加大公共服务建设力度,既要解决农村水、电、路、渠等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又要加快农村教育、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村社会主义公益事业全面发展;要保证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先进文化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谐同步发展。在农村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落实农村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和措施,解决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要突出“引导、协调、参与、监督”职能,引导企业主支持党支部工作,引导员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协调企业主与员工、社会之间的关系,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监督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使党的工作为党员所欢迎,为业主所理解,为职工所接受,形成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和谐共赢的局面。社区党建工作要围绕“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社区“六个好”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社区的领导核心作用,突出引导居民自治、管理辖区党员和服务基层群众的职能,切实维护基层群众、基层党员的利益,使社区真正成为健康和谐的社会细胞。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建设和谐社会能力基层干部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