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_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毕业论文作者:网络收集下载前请注意:1:本文档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下载之前请确认。2:如果不晓得侵犯了你的利益,请立刻告知,我将立刻做出处理3:可以淘宝交易,七折时间:2010-06-1020:27:57摘要: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已为国内外高教界普遍关注和重视。徐州工程学院经济学院立足地方经济、注重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模式中明确定位“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并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展开大胆探索,不断创新,逐步走出了一条较为行之有效的路子。但改革中仍有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改革;建议与对策一、注重实践教学是建设应用型本科的核心环节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高教界逐渐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那就是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国内的诸多高校近年也纷纷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注重实践环境的强化,因为人们已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要求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徐州工程学院是教育部2002年批准成立的新建本科院校,是立足江苏苏北、面向全国的一所地方性高校。“创建一所立足苏北、面向全国,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影响的苏北一流的应用型本科学校”是学校“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定位。为此,要求各专业,特别是经济类学科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将是学校实现这一战略的根本保障和有效途径。从教学体系建设上如何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显然应是实践教学。二、强化实践教学以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需要徐州工程学院经济学院是以招收培养应用型经济类本科人才为主的二级学院。基于学科特点和学校总体建设目标与任务,在近二年的教育教学改革中,着力强化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以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需要:1.总体思路。按照建设应用型本科的要求,以学科建设为目标、以专业建设为依托、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明确学科定位、优化专业结构、改革课程体系;注重能力培育,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实施力度;提高专业的市场适应性,充实应用性课程内容与比例;改革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逐步建立起适应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需要的教学模式。2.具体内容及措施:(1)明确学科定位与专业特色,确定人才培育目标。基于经济类专业特点,其课程设置和专业建设必须适应时代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就是应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商学院”模式:既有别于高职高专、又不同于老牌的传统研究型大学,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培养,强调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把学生培育成“广视野、重技能、会学习、善交往、能合作、守信用”的应用型人才。(2)改革课程体系设置,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在课程体系的改革中突出了三个重点,即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熟练的工具性技能,必备的专业知识加广泛的非专业兴趣。依照“毕业后干什么和10年后干什么”的设计思路建立主干课程加选修课程的课程体系。改革后的全部课程充分体现出应用型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即由五大模块组成:①公共课程模块;②专业基础模块;③专业主干课程模块;④专业技术课程模块;⑤专业方向(即前沿课程)模块等。除确保专业主干课程外,更突出和强化了专业技术课程模块,强调在教学中注重应用与实务、实践能力的培育。改革实践中,在本科一年级开设社会经济调查的实践环节基础上,二、三年级设置了专业认识实习和年级论文的实践课程,四年级增加和延长了实务模拟试验和毕业实习课时。在形式上,集中实习和课内实习相结合,具体包括市场经济调研、认识实习、专业模拟操作、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