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十二五”时期宏观环境和趋势研究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中国仍将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机遇与挑战前所未有。对福建省而言,“十二五”时期将是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的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五年;是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加快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五年。一、金融危机对福建省经济发展的影响从2007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开始,到房利美和房地美“两房”危机,再到著名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美林银行被收购,美国最大保险公司AIG濒临破产,全球股市的持续下跌,在华尔街掀起了一场金融危机,并迅速席卷全球经济。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具有速度快、来势汹波及广、影响深等特点,导致全球金融动荡、诱发严重货币危机、实体经济遭受重创、生产者和消费者信心下跌等态势。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仍在持续,2009年第一季度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比上年第四季度分别下降5.7%、9.7%和14.2%。虽然各国纷纷出台拯救和激励措施,但主要经济大国仍处于下降趋势。2008年中国地区生产总值达30.067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增速明显低于2007年13%的水平,是自2002年以来的最低增速。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为6.1%,第二季度增长7.9%,上半年同比增长7.1%,前三季度同比增长7.7%,呈企稳增长态势,预计可实现“保八”目标。但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仍存在诸多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福建省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到2009年前三季度,我省经济增幅为10.2%,虽逐步走出持续下降的“通道”,呈现企稳态势,但进一步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福建省经济增速开始减慢,产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由于我省经济外向度较高,经济持续增长面临更大的困难。2008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23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57.75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5415.77亿元,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4249.59亿元,增长12.1%。2009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生产总值7586.75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79.8亿元、3844.4亿元和3062.55亿元,分别增长4.7%、9.7%和12.1%,第一产业贡献率为3.6%,拉动GDP增长0.3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为50.9%,拉动GDP增长5.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45.5%,拉动GDP增长4.64个百分点。但同期全省进出口总额572.27亿美元,同比下降12.3%,其中出口总额382.57亿美元,下降11.4%;进口总额189.70亿美元,下降14.2%。图12009年前三季度全省GDP增长比较2009年前三季度全省经济增长较全国平均水平高2.5%,但在全国经济增幅中仍处中下水平。前三季度全国有18省份GDP增幅达两位数,除上海、新疆、山西等省份外,其余各地GDP增速均高于或达到全国7.7%水平。其中,内蒙古经济增幅达16.9%,继续居全国首位。表12009年1-9月份福建与部分省市GDP增速比较单位:%省份内蒙天津广西四川重庆湖南安徽陕西辽宁湖北贵州吉林江苏增速16.916.313.713.513.413.112.912.912.712.512.412.111.7省份西藏江西云南山东福建海南黑龙江河北广东浙江上海新疆山西增速11.51110.710.510.29.89.89.68.67.77.16.40.5注:全国为7.7%。1、工业增长放缓态势有所缓解2008年福建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139亿元,同比增长16.7%,增速比上年回落4.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77.2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5%。2009年前三季度全省工业增加值3359.51亿元,比增8.6%,增幅分别较上半年、1-7月和1-8月提高3个、2.8个和1.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224.61亿元,比增9.1%。在全省37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1个行业保持增长。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098亿元,比增5.6%,较上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其中机械装备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02.85亿元,比增0.6%,电子信息业增加值279.09亿元,比增5.4%,石油化工业增加值316.12亿元,增长14.3%。全省工业累计完成销售产值11344.9亿元,比增4.0%;产销率为97.05%,同比减少0.31个百分点。9月份全省工业用电量完成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