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街区产业发展促进局2010年工作计划2010年是功能街区迎来全新管理体制的开局之年。在全面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巩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我局要认真落实区委十届十次全会报告精神和区政府提出的工作要求,瞄准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在工作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突出五个重点,强化三项措施,为实现“人文北京”示范区、“科技北京”精品区和“绿色北京”先行区的“新三区战略”做出贡献。以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水平为重心,优化政策环境,提高发展品质,落实民生项目,谋划“十二五”发展蓝图,组织推进规划编制,促进街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三个转变1.围绕“新形势、新要求”,实现街区管理体制的转变功能街区建管办作为我局的前身,“十一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围绕首都核心功能区的定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街区资源,优化街区发展环境,促进产业升级和传统风貌区的保护与发展,较好的实现了工作目标。作为政府部门的功能街区产业发展促进局的组建,是此次体制调整中区委、区政府根据“新三区战略”的要求做出的战略性决策。我们要深刻领会,统一思想,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在观念上自觉主动切切实实的实现这一转变,促进功能街区的产业发展。2.以促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实现发展观念的转变面对发展与竞争的局面,要创新发展理念。从“世界城市”的要求出发,针对街区发展中的不均衡性,谋划好功能街区空间发展的新格局,把促进区域发展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突出整体协调和促进产业融合。要创新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组织监督的作用,充分发挥各类中介机构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促发展的合力。要创新服务手段。我们要一心一意为企业搞好服务,不断调整和完善服务手段,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跟踪企业需求,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的针对性,加强街区品牌宣传。3.引导街区集约、快速发展,实现工作职能任务的转变继续围绕“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定位和“新三区战略”的目标,转变我局工作重心。从担负国家级重大政治活动、整治任务中转到集中精力促进功能街区产业发展、调整结构、优化升级的常态工作中。要把握工作重点,分解落实新的职能职责。要全力落实各类产业规划,抓住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机遇,全力打造精品科技园区。促进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尽早形成产业集聚,增强区域经济活力和提升竞争力。要发挥金融、文化、商业的优势,实现产业间的功能对接与融合。促产业涌现,提升能级,要加强政策引导与技术支持,深化对街区特质资源的调研与认识,提升谋发展的能力。要利用多种手段统筹调配存量资源,提高利用效率,抓住和安排好新增资源,大力促进内生经济,实现产业集聚和集约发展。二、立足“新三区战略”,着力做好五项工作1.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全面谋划街区发展加强调研,提升谋发展能力。积极开展功能街区资源和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摸清底数,为编制“十二五”规划做足准备。加强重大课题研究,积极筹备战略发展研讨会,对功能街区建设发展的重大问题集中征询,加强与本市、外埠产业功能区的交流联系,充分借鉴,为街区发展打好基础。推进规划编制,统筹发展大局。以“十二五”规划总纲为指导,做好功能街区“十二五”规划编制,理清新老规划间的关系,做好规划衔接。依照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园的要求,完成“德胜科技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以及“环境评价”与“交通组织评价”编制工作,为下一步发展预留空间资源。完成《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五年保护与发展规划》以及阜景街区“整体概念性”规划编制。启动“西单地下空间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2.紧紧围绕“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两大支点,打造精品科技园区落实规划,构建园区整体发展战略。结合园区政策区划的调整,促进产业规划落实。在产业规划的引导下做好政策附着,充分发挥和保持高新技术、文化创意、金融后台、高端交易四大产业集群的优势,积极吸纳新增资源,完善功能对接,实现园区的整体协调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抓住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