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运河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影响看该工程的社会福利提要:本文就隋代开凿运河这项工程,用投入产出等手段对其进行经济学分析。本文分析了这项工程的成本和实际获得的受益,以及运河在以后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经济影响。关键字:大运河,隋代,公共工程隋代大运河的开凿是中国水利史上的奇迹,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历来,很多人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导致隋朝政权倾覆的重要原因.唐代诗人皮日休有一首著名的诗,汴河怀古.对隋代大运河的作用作了一番独到的评述.“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运河为隋亡之祸根,众口一词之定论也.诗以怀古作翻案,评判隋炀帝修建运河之千秋功罪,独具只眼.此论发前人之所未发,胆识过人,立论通达,非史眼如炬者不能为此.本文就试以经济学,分析皮诗.潜在帕累托优性标准:设经济从状态B转变到状态A,一部分人得益,一部分人受损.如果得益的人能够补偿受损的人,从而在补偿之后,没有一个人会在比状态B中更坏,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看,状态A优于状态B.根据潜在帕累托优性标准,如果一项改变所带来的净收益大于零,则这一改变就是对社会福利的改善.将这个标准移植到公共项目,如果一个项目所带来的净收益大于零,则该项目就是对整个社会福利的改善,就值得实施.项目的净收益可以从三方面说明.第一,项目净收益等于项目收益减去项目成本.V=B-C第二,项目净收益等于项目所有时期净收益的总和.V=∑VtVt代表项目在t时期的净收益第三,项目净收益等于项目对所有个人净收益的总和.V=∑ViVi代表项目对i个人的净收益第四,项目还需考虑其外部效应。很多外部效应有一个相对滞后期。另外,再考虑不同时期收益的贴现和不同个人净收益的加权.综合两方面的的因素,可以得到精确反映社会福利变化的,反映项目全部社会价值的公式.社会项目价值=∑∑AjBt(Px*ΔXjt-Py*Δyjt)-Oi该公式表面,社会项目价值有四项基本要素决定.(1)项目所增加的产出和投入,即ΔX,ΔY(2)评估产出和投入的价格,即Px,Py(3)从时间方面调整收益的贴现因子Bt(4)从收入分配方面调整收益的加权因子At(5)工程的外部效应下面就从这五方面来分析大运河这个项目的净收益.一大运河所增加的投入和产出隋炀帝开凿运河,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开凿中部的通济渠和疏通邗沟,目的是为了保证洛阳的物资运输.开凿北方的永济渠,目的是为了方便出征高丽时的运兵.开胃江南河,则是为了游玩.大运河以沟通了五大水系(海,黄,淮,江,钱)著称,但长期以来并不是很畅通.事实上,从来没有一段时间能从余杭通至琢郡.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洛阳,大运河的开凿也是以洛阳为中心,为洛阳的经济发展服务.大运河经常淤塞。为了疏通河道,以后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劳力和财力,其追加投资非常惊人。唐代安史乱后,租赋供应,十之七八,依凭江南,诗人所言,并不夸大.事实上,江南水网遍布,交通方便.唯有运河(即炀帝开凿江南河一段)始终不是很畅通,每年都要投入大量劳力疏通,保证粮米的运输,运输效率极低.史称,自广通渠成,”转运便利,关中赖之”,似为实况.然开皇十四年关中大饿时,文帝复帅人民复食于洛阳,可见广通渠的运输效率不会很高,否则,他也不至于被唐太宗讥为”逐粮天子”了.(梁方仲,1956)唐代江南户口日多,租调日增,漕运遂几成问题。开元十八年,裴耀卿言:江南户口多,而无征放之役,然送租庸调物,以岁二月至扬州,入斗门,四月以后,始渡淮入汴,常苦水浅。六,七月乃至河口,而河水方涨,需八,九月水落,始得上河入洛。而不可否漕路多梗,船只阻碍。江南之人不习河事,转雇河师水手,重为劳费。其得行日少,阻滞日多。由此可见,大运河在历史上的运输效率很低。到了元以后,漕运更多的开始依赖海运,运河河道就进一步被淤塞荒废了。大运河也对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间接效应,并可以用乘数效应来估计.但总的来看,这影响是不大的.大运河的间接效应长期以来被高估了.二大运河自身的成本和当期收益隋代的经济状况是非常好的.以人口繁殖和田地开辟为例.年代人口(户)人口(口)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2,459,80416,163,863宋孝武帝大明元年(457)906,8704,685,501陈灭时(589)500,0002,000,000北魏太和十八年(494)5,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