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析3》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90132108课程英文名称:Calculus3课程总学时:72讲课:72实验:0上机:0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进一步学习概率论、数值分析、常微分方程等后继课程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获得证明一些问题的能力。如二元函数在某点处极限不存在的证明,隐函数(组)存在性的证明,含参变量无穷积分一致收敛性的证明等等。2.掌握计算一些问题的方法。如多元函数偏导数、全微分、方向导数、极值、梯度、散度、旋度的计算,二重积分、三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的计算等等。3.学习辨析一些问题的思维。如一元函数与多元函数极限的联系与区别;一元函数与多元函数极值的联系与区别;二重积分、三重积分与定积分联系与区别等等。(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基本知识:多元函数微积分中的基本概念,包括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偏导数、全微分、方向导数,二重积分、三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梯度、散度、旋度等等;多元函数微积分中的基本定理,包括隐函数存在定理、格林公式、奥高公式、斯托克斯公式、曲线积分和路径无关的条件等等;多元函数微积分中的典型的分析方法,包括二元函数在某点处极限不存在的证明,隐函数(组)存在性的证明,含参变量无穷积分一致收敛的判别等等;多元函数微积分中的计算方法,包括多元函数偏导数、全微分、方向导数、极值的计算,二重积分、三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的计算。基本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用数学分析的语言叙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解决数学中的其它问题以及其它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技能:使学生获得数学分析的基本运算和证明技能。(三)实施说明1.本大纲主要依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7-2020版教学计划、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专业建设和特色发展规划和沈阳理工大学编写本科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及全国通用《数学分析教学大纲》并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进行编写的。2.课程学时总体分配表中的章节序号在授课过程中可酌情调整顺序,课时分配仅供参考,打“*”号的章节可删去或选学。3.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习题课和讨论等方式强化重点,通过分散难点,使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难点。在教学重要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概念和计算,后理论与方法;先培养初步的分析论证能力和单项解题能力,后强化综合论证能力和解题能力。4.教学手段:建议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开展教学。(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数学分析2.(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1.每章安排一次习题课,总学时在10学时左右。2.习题课的教学内容要配合主讲课程的教学进度,由老师和同学们在课堂上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讲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将作业情况反馈给学生,要补充有一定难度和综合度的练习题,以拓宽同学们的思路。(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用数学分析知识解决数学中的其它问题以及其它实际问题的能力。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占10%,期中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七)参考书目《数学分析讲义》(上、下册)第四版,刘玉琏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数学分析》(上、下册)第三版,复旦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高等数学》第四版,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数学分析习题集题解》,吉米多维奇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数学分析习作课讲义》,薛总慈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二、中文摘要《数学分析3》是高等学校数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多元函数微积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熟悉和掌握抽象的、严格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