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0页刘红纯《艺术百家》2006年第07期摘要:博物馆既是一种公益性文化资源,又是一种可经营性商品,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但目前国内的博物馆经营方式绝大多数都是公有制经营模式为主,仍未摆脱以往计划经济经营方式的樊篱,成为博物馆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本文拟对博物馆经营的社会力量参与可行性进行探讨,以期得出博物馆在经营方式改革上的结论。关键词:博物馆;社会团体;参与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104(2006)0156-03博物馆具有收藏历史文物、进行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育的功能,还是一种高品位的特色旅游吸引物。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竞相开发博物馆旅游,有些城市的博物馆,甚至成为该城市的一种文化与精神的象征,如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列宁格勒的城市博物馆,等等,已经成为到这些城市的旅游者必游之地。西方人有句俗语:去哪个城市旅行,先要去那个城市的博物馆。可见博物馆的形象价值与广博的市场。博物馆不仅具有社会教育的公益性效益,还是一种能够创造出更高经济价值的资源。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应与社会环境相适应,在不危害文物安全、不改变其主要职能的原则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增加其文化附加值,对博物馆事业发展会产生良好的作用。作为一种可替代性极差的旅游资源。博物馆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越来越得到广泛的游客参与体验,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因此,对博物馆经营方式的研究是大有裨益的。一、我国博物馆业的现状中国博物馆业建国以来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在数量、门类、经营质量等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从建国时的32家,到1978年的349家,再到2005年超过2000家,是建国时的60倍。在门类上,有文史、军事、体育、艺术、科技、生活等等,还有名目众多的私人博物馆,囊括了如今博物馆的所有类型。我国博物馆馆藏文物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极高的文化品位和极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旅游资源,无疑是一种高水平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同时拥有大批专业人才的博物馆却处于束手无策,连自身生计都难以维持的尴尬境地;甚至在大部分游客心目中,博物馆被视为“鸡肋”,一方面认同其价值与品位,另一方面却又“弃之可惜,食之无味”。魏小安指出,中国博物馆业发展有以下几个缺点:一是行业增长慢,二是规模小,三是游客数与馆藏量不能协调,四是相对支出多,五是收入少。可见博物馆的经营发展既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不能适应当代旅游市场的发展需求,已经到了穷极思变的发展边缘。二、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经营的可行性论证1、社会力量参与经营的优势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经营在国外已非常普遍,欧美许多博物馆都靠大型财团、社会组织单位甚至是社区等的经济扶持,为博物馆注入了新鲜血液,既形成了博物馆多样化经营的有力支持,又为游客提供了高水平、高效率、更公益化的产品服务。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也逐渐依靠一些社会团体力量,比如上海、北京等城市,就出现了民营者捐赠和参与经营博物馆的先例。(1)博物馆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是一种公共精神产品,但也是一种可经营性商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按其价值和使用价值进行等价交换的时候,产品就成为商品。博物馆早已不是一种纯粹的上层建筑,其社会行使职能已经从完全的社会教育功能开始发生转变,经济效益是博物馆巨大的潜效益。博物馆在展览给游客的过程中,通过门票或其他各种形式进行商品交换,因此,其旅游产品具有市场化运作的商品属性。当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经营后,经营者必须承担较大的自负盈亏的风险,这必然会刺激经营者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不断完善经营体系,采取市场运作方式,分析市场和目标人群、扩大媒体宣传、建第2页共10页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0页立有效网络,甚至对博物馆制定发展规划,这对加快博物馆的市场化进程将会提供极大的帮助。(2)国家政策的允许与鼓励。在《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人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以下领域: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博物馆和展览馆……”,同时又提出非公有资本“不得进入国有文物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