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科技综合体人工挖孔桩、锚杆桩试桩工程目录一、工程概况二、工期及质量目标三、施工准备情况四、施工组织机构及管理网络五、施工总体部署六、主要分部、分项施工方法七、针对本工程特点采用的特殊措施及应急预案八、季节性施工措施九、质量保证措施十、工期保证措施十一、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措施十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措施十三、主要施工机械和工具、主要周转材料、劳动力安排一览表十四、施工进度计划十五、施工总平面布置图1扬州市科技综合体人工挖孔桩、锚杆桩试桩工程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扬州市科技综合体人工挖孔桩、锚杆桩试桩工程;建设单位:扬州易盛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工程地点:扬州市润扬北路与文昌西路交叉路口西北角;工程概况:本工程采用人工挖孔桩和锚杆桩两种桩型。人工挖孔桩试桩桩径为1000m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5500KN,试桩荷载为15000KN,采用C35混凝土,分别施工桩长15m的2根、17m的4根、18m的2根;锚杆试桩桩径为180mm,桩长预估为20m,根数为16根,抗拔荷载为1095KN,注浆材料采用水泥砂浆,水泥的强度不得低于P42.5。二、工期及质量目标工期:30个日历天质量:合格文明施工:安全文明施工三、施工准备情况3.1施工技术方案准备3.1.1编制依据3.1.1.1业主提供的本工程设计图纸3.1.1.2相关规范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7.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0.《岩土锚杆(索)技术规范》(CECS22:2005)3.1.1.3国家及江苏省、扬州市颁布的其他安全操作规程及文明施工规定。3.2测量方案2扬州市科技综合体人工挖孔桩、锚杆桩试桩工程3.2.1平面测量控制3.2.1.1首先通过对总平面图、定位图、桩位平面布置图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和设计意图。并了解工程所在地区的红线位置及坐标、周围环境、现场地形等情况。3.2.1.2熟悉和了解地面建筑物的布局、定位依据、定位红线、定位条件及建筑物的主要轴线等。3.2.1.3将测量队提供的水准点高程、控制点坐标进行复核无误后,及时办好报验手续。3.2.1.4在熟悉和掌握总图的基础上,对总图上所标注的定位坐标、尺寸用计算闭合导线方法核算是否准确。3.2.1.5根据总图上提供的坐标和桩位图上的控制点坐标,采用经纬仪定出轴线控制点和测站控制点,并将控制点的方向标记投测到周围的建筑物或围墙上。小桩位的放样采用极坐标和普通方法同时放样,先计算出每根桩到测站的距离、角度,做好放样记录,经过两人单独计算校对后利用经纬仪施放每根样桩,样桩经自检无误后做上醒目标记报监理复核验收。3.2.1.6测量时先校核施工现场上已测设的坐标点,然后根据已测量出的坐标点测设出平面布置图上的坐标点,并使各个坐标点分布在施工场地内。3.2.1.7每次用直角坐标测设后要进行复核。布置大于三个的水准点,并定时复核矫正。3.2.1.8主要坐标控制点测设后,建立整个施工场地的平面控制网。3.2.1.9平面控制网测设时保证测设精度,控制网测设后进行闭合校对。确保起点与终点吻合,并对主要坐标控制点做必要的保护。3.2.1.10测量精度的控制及误差范围:Ⅰ测角:采用二测回:测角误差不大于5秒。Ⅱ测距:采用往返测量:取平均值。Ⅲ各控制点相关角度差应不大于5秒,各控制点边长误差应达到1/10000精度。3.3施工设备准备本工程桩选用XY-2型钻机2台套、1M3的挖掘机1台及2台套挖桩设备(应备有三木搭、卷扬机组或电动葫芦、手推车或翻斗车、镐、鍬、手铲、钎、线坠、定滑轮组、导向滑轮组、混凝土搅拌机、吊桶、溜槽、导管、振捣棒、插钎、粗麻绳、钢丝绳、安全活动盖板、防水照明灯(低压36V、100W),电焊机、通风及供氧设备、扬程水泵、木辘轳、活动爬梯、安全帽、安全带等。)。3.4施工水电的准备水电由业主提供,作为整个施工期的备用电源。3.5消防设施准备施工办公区、工人住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