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0页导游口才教学目标:1、了解导游语言的基本特征;2、把握导游语言的艺术原则;3、掌握导游语言的表达技巧。重点:掌握导游讲解的语言技巧难点:导游语言的艺术性。教学内容及过程一、旧课复习,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二、进行新课讲解、讨论服务语言的性质与应用导游语言是导游工作的重要载体。导游员话说得好,即能熟练地运用导游语言,不仅能够“达意”,还能让游客感到“愉悦”,从而产生“美感”,最终被认可为一种“语言艺术”。导游语言艺术就是导游对语言的提炼和优化,是融技能、观念、灵感、审美于一体的再创造活动。导游员通过语言与游客沟通、交流,满足游客求知、求解、求乐、审美等旅游需求。导游语言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有职业特点的行业语言,是导游员与游客交流思想、指导游览、进行讲解、传播文化时使用的具有丰富表达力、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导游员工作的对象是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知识水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审美情趣的旅游者,其工作的重点就在于和不同的“人”进行交流、沟通。正确、得体、优美的语言是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导游服务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导游语言的特征。准确地了解、把握导游语言的特征,是每个导游员理解并掌握导游语言艺术的前提。第一节导游语言的特性一、特殊的针对性导游语言对象的特殊性是由导游员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导游员服务的对象是变化的,不固定的。导游员每次所接待的旅游者是不同的,作为不同的旅游群体,他们有着很大的差异。不仅每次接待的旅游者差异大,就是同一次接待的旅游者之间也有着很大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落实到导游员的服务工作上就是导游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作为工作的具体载体的导游语言,自然也就有了对象的特殊性。导游语言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心理活动和旅游感受,因此导游人员必须意识到导游语言对象的特殊性,由其差异和特点来调整自己的语言,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者来自不同地方,国家、民族、宗教、习惯、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和知识水平各有不同,导游员进行导游时要因人而异。导游语言应区别不同的旅游者使用恰当的语言,要注意针对性。针对性在导游辞中表现为丰富的知识性。好的导游辞不仅能使游客得到美的享受,激发游客的兴趣,而且能够给游客传递丰富的知识,这就是导游辞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性,是指与被游览客体有关的种种信息。被游览对象是很多的,自然的、人文的,其范围相当宽泛,可以说有多少被游览客体,也就有多少与它们有关的知识信息;从神话到现实,从历史到眼前,从现在到将来,从第2页共10页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0页自然到社会,从文学艺术到宗教建筑。导游人员对沿途各景点的名胜古迹、历史文化、民情风俗必须非常熟悉,在整个导游的过程中贯穿种种知识的介绍。有一些专项的旅游,更需要较深的专业知识,如“佛教导游”、“唐诗之旅导游”等。举例:郑州黄河游览区的导游辞:据说,日本也有“人类起源于河流”的说法,黄河自古就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她与悠久的历史同流至今,与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象征着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历史上曾有多少文人骚客以诗描写黄河的汹涌澎湃之势,唐朝诗人李白在他的《将进酒》一诗中以铿锵有力的句子这样赞喻黄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近代,日本人士也非常熟悉郭沫若先生留下的“黄河之水通江户,珠穆朗玛连富士”的名句,用黄河来比喻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另外,中国还有一个广为人们所使用的谚语,叫做“不到黄河心不死”。基于上述意思,我想,今天务必请诸位到黄河边上一游,面对气势磅裕的黄河,回想对比一下我们两国问过去的那种关系和今日的友好关系,希望大家能从黄河中吸取进一步发展我们之间的友谊的力量。解析:这一段出色的导游辞,包含了古今中外的知识,又密切结合被导游者的身份和游览景点的特点,并寓政治宣传于导游之中。但旅游毕竟不同于专门学习,所以导游辞中给游客提供的有关知识信息量一定要适度。什么叫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