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51页第十二章结构及施工方法12.1地下车站结构12.1.1设计原则1.结构设计应根据沿线不同地段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和道路交通状况,考虑城市总体规划,通过技术、经济、工期、施工方法、环境影响和使用效果综合比较,选择合理的结构方案。2.结构设计应根据结构类型、使用工况、荷载特性、施工工艺等条件进行。3.结构的净空尺寸应满足地铁建筑限界和其他使用及施工工艺等要求外,并考虑施工误差、结构变形和位移的影响。4.结构设计应根据结构或构件类型、使用条件及荷载特性等,选用与其特点相近的结构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法,分别按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计算及检算,使结构设计符合强度、刚度、稳定性、抗浮、最大裂缝开展宽度的要求。结构的计算模型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条件,并反映结构与周围地层的相互作用,同时应考虑施工中已形成的支护结构的作用。5.结构设计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满足施工、使用、规划、防火、抗震、人防、防水、防杂散电流等要求。6.地下结构应根据环境类别,按设计年限为100年的要求进行耐久性设计。7.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15g。主体结构设防分类为乙类。单建明挖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8.车站结构按平战转换进行设计,要具有战时防护功能,在设防部位按*级人防荷载进行验算,并能设置相应的防护设施。9.地下结构应满足建筑防(火)灾的要求,结构的耐火等级为一级。10.结构防水应满足《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的有关规定。车站及出入口通道防水等级为一级。11.明挖法施工的结构顶部覆土厚度应满足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要求。12.对与规划中其它线路远期相交或换乘的车站设计,在满足方便换乘的条件下,尽可能考虑分期建设,但需考虑预留条件,以便帮助远期车站施工时,对已建车站结构的变形控制。分期建设困难时,也可根据两工程的相互关系,一次预留换乘节点工程。13.车站结构设计应按最不利情况进行抗浮稳定验算。在不考虑侧壁摩阻力时,其抗浮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05。当适当考虑侧壁摩阻力时,其抗浮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15。当抗浮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14.围护结构设计中应根据基坑的保护等级和允许变形的控制标准,严格控制基坑开挖引起的地面沉降量和水平位移。应对由于土体位移引起的周围建筑、构筑物、地下管线产生的危害加以预测,并提出安全、经济、技术合理的基坑支护措施。防止过量的地面变形对周围建筑和市政管线造成危害。15.车站与规划中近期实施的其它线路相交的换乘节点,应一次建成;与规划中远期实施的其它线路相交的换乘节点,需考虑预留实施条件。16.地下结构耐久性设计应严格按照《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中的相关条款办理。12.1.2采用和参考的规范1.《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第2页共51页第1页共5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51页7.《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9.《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2.《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1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14.《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15.《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范》(TB10109—95)1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规范》(建标104-2008)17.《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18.《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19.《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