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政治经济学考试复习题第六、"七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名词解释:1.公有制:指社会群体(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2.社会主义公有制:指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新型的所有制。论述题: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②和平赎买民族资本,壮大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③改造个体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总之,在我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厚,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改造中小资本,建立并壮大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通过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它标志着过渡时期的结束,基本上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建立起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2.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2/21①.政治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②.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状况,决定只能实行按劳分配;③.直接原因:a.人们的觉悟:人们还不能做到无条件地、不计报酬地为社会劳动,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仍然是一种谋生的手段。b.旧的社会分工和三大差别: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差别还仍然存在,从而各个劳动者在同一时间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也还存在着很大差别。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①.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②.只有以公有制为主体,才能有利于调动广大职工和劳务者的积极性,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从而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5.试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①.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的分配制度;②.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3/21③.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收入分配制度的进步;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的重要途径。6."如何理解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①.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努力把国民收入的“蛋糕”做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实现共同富裕;②.进一步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理顺生产要素的价格,打破不合理的行政和经济垄断,进一步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加快电信、铁路、民航、公用事业等行业的分配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使收入分配与市场机制接轨;③.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④.加大对非法收入的打击力度;⑤.充分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⑦.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民增收幅度。第八章.市场经济体制名词解释:1.经济机制: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组织或经济系统内部和外部各个构成要素、各部分、各环节之间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方式及其组织或系统运作的机理。2.计划机制:4/21反映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有计划地实现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和自觉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体制。3.市场机制:反映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客观联系,通过价格、竞争和供求之间相互作用实现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和自发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体制。论述题: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①.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②.加快要素市场培育,完善市场体系;③.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④.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制度和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2.试论社会主义存在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