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们应该了解的秦汉文学VIP免费

我们应该了解的秦汉文学_第1页
1/16
我们应该了解的秦汉文学_第2页
2/16
我们应该了解的秦汉文学_第3页
3/16
第1页我们应该了解的秦汉文学一、秦朝暴政下的文学:中华民族的凝聚融合,在和平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血与火的战争兼并双重力量的作用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公元前二二一年,以秦最终灭齐为界,实现了中国的大统一,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王朝。虽然这个王朝只存在了十余年,但它的历史事业和政治制度,却由取而代之的汉王朝继承下来;虽然西汉初一度出现诸侯势力膨胀的苗头,但历史的大潮已无可逆转,到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西汉、东汉总共四百多年的统治,在多方面奠定了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基础。统一的封建专制王朝,需要有相应的思想文化措施来维护和加强它的统治,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状态,是不能继续下去了。秦始皇在统一文字、法令、衣冠建制的同时,又下令进行思想控制:各国史书,除《秦纪》外一律烧毁;除官方博士所掌管的书籍,民间所收藏的《诗》、《书》及“百家语”一律交公焚烧;有敢于谈论《诗》、《书》的,概处以死刑。他还一举坑杀儒生四百六十余人。他试图把愚民政策和严刑酷法作为统治国家的基础,但事实证明这是行不通的。二、西汉王朝建立后的文学:在多方面继承了秦的制度,但在刑法和文化控制方面,则采取较为简约宽松的政策。立国不久,朝廷废除了秦的“挟书律”,大规模收罗文籍,并允第2页许各家学说流行。主张“清静无为”即减少国家对社会生活所加干涉的黄老思想,一度非常兴盛。但这显然不是最适合中央集权制度的学说。秦始皇控制社会思想文化的设想,对汉王朝仍然是有用的,不过需要采取比较合理可行的方式去实现。于是,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起完整的社会统治思想,并在政治制度上把读经和士人求官谋禄的出路密切结合,使读书人全都成为儒生,从而有效地结束了百家争鸣、众说纷纭的历史。但汉代的儒学,已经截然不同于先秦的儒学。本来意义上的孔孟之道,虽然也是为统治者提供统治方法的政治和伦理学说,但毕竟是在野的、带有相当理想色彩和批评成分的学说。而董仲舒所建立的新儒学,则完全是一套官方统治思想,它吸收了孔孟思想中若干有用的成分,又糅合阴阳家和法家思想,形成一种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融政治、宗教、伦理、刑法为一体的实用之学。当然应该看到,这是顺应着当时历史需要的产物。统一帝国的建立,无疑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据《史记·平准书》记述,汉武帝时代,国家的经济力量十分雄厚,“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利用这样的经济力量,汉武帝一方面大兴土木,广建宫室,以满足他第3页的奢侈欲望,同时大力向外开拓。控制西南,北击匈奴,沟通西域,不但稳定和扩展了国家的边疆,解除了长期以来北部地区受游牧民族武力侵扰的威胁,而且大量引进了外来文化,形成历史上第一次中外文化交流的热潮。汉王朝以前代所未有的恢宏气度,出现在世界舞台。通过“独尊儒术”建立思想统治,自然会极大地束缚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特别在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方面,再也看不到战国时代自由活泼的气氛。但儒学本身又包涵以文化手段调节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意识;统治阶级也需要总结历史经验,需要精神文化的享受,因此汉王朝的文化建设,在受到严重束缚的情况下,仍然取得很多成就。我们现在看到的先秦典籍,基本上都是经过汉代官方的整理而保存下来的。《史记》这样宏伟的著作,也只有在汉武帝那样壮丽的时代才能产生。此外,武帝时大规模扩充乐府机构,重视采纳来自民间和异域的“新声变曲”,有力地促进了音乐和文学的繁荣。到西汉末,乐府规模更发展到八百多人。通过以上一些简单的例子,我们已经可以大略窥见西汉文化的盛况。西汉覆灭以后,刘秀(光武帝)依靠地方豪族势力,并利用农民起义军,建立东汉王朝。光武帝、明帝、章帝三代半个多世纪中,东汉保持了兴旺的势头。自和帝以后,高层权力结构显示不稳定的趋势。但东汉的经济文化,总体上仍有很第4页大发展,不能因政治上的不稳定而加以否定。东汉的首都...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我们应该了解的秦汉文学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