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60页名称关键词概述脑的表面有3层被膜包绕,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它们对有保护、支持和营养等多种功能。位置与外形脑的表面有3层被膜包绕,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它们对有保护、支持和营养等多种功能。一、硬脑膜硬脑膜(cerebralduramater)位于颅腔内,在枕骨大孔处与硬脊髓相延续。是包被脑坚固并有光泽的纤维膜,由内、外两层组成,兼具脑膜和颅骨内骨膜的作用。外层称骨膜层,富于血管和神经,实际上是颅骨的骨内膜,如在两侧有脑膜中动脉及其分支行于膜的两层之间;内层称脑膜层,较薄,朝向蛛网膜的面衬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I两层除在硬脑膜窦处相分离外,其余各部均紧密连接成一层,不易分离。硬脑膜与颅底处则与颅骨结合紧密,故颅底骨折时,容易将硬脑膜与蛛网膜一起撕裂,使脑脊液外漏,如颅前窝中部骨折或颅中窝蝶窦发生骨折时,脑脊液就能流入鼻腔而形成鼻漏。第2页共60页第1页共6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60页硬脑膜与颅盖诸骨连接疏松,易于从颅盖上分离,当颅顶部骨质损伤时,可形成硬膜外血肿。脑神经穿经颅底孔、管、裂时也将硬脑膜带出,与神经外膜接续,甚至还将蛛网膜、软脑膜也带出颅外,如视神经的外膜由硬脑膜延续而成,至眼球则接续巩膜,视神经的中膜为蛛网膜延伸的部分,内膜由软脑膜延伸,紧贴视神经。中、内膜之间的腔隙连通蛛网膜下隙,含脑脊液,当颅内压增高时,此隙内压力也随之增高,视神经盘受压,出现水肿。硬脑膜一方面承受和分散对颅骨所施加的压力,另一方面对脑又起到支持的作用。与此相适应的结构就是第3页共60页第2页共6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60页在一定部位褶叠形成隔幕并突入脑的裂隙中。其中主要隔幕有以下4个:大脑镰(cerebralfalx)呈镰刀形,沿正中线楔入大脑半球间裂,前端狭窄,附着于鸡冠,喉部较宽,在正中线上与小脑幕相连。下缘游离直到胼胝体上方,内有下矢状窦。。后端连于小脑幕的上面。上缘隆凸,附着于颅顶内面上矢状窦沟的两侧,向后达枕内隆凸,内有上矢状窦,位于上矢状窦沟内。小脑幕(tentoriumofcerebellum)呈半月形,伸入大脑半球枕叶基底面与小脑之间,后缘附着于枕骨横窦沟及颞骨岩部上缘,前方附着于蝶骨的后床突,前缘游离呈弧形缺口,称小脑幕切迹(小脑幕裂孔),围绕中脑。由于大脑镰与小脑幕等的存在,在颅腔内构成一个支架系统,分别将大脑两半球以及大脑半球和小脑半球呈不完全地分隔开来,这样可使脑各部受到更好的支持,处于更加稳定的地位。小脑镰(cerebellarfalx)为小脑幕下方正中矢状位上的一个小隔,位于小脑两半球后方之间的沟内,沿枕骨内面的枕内嵴行走,上端附于枕内隆凸,向下附着于枕骨大孔的边缘。鞍隔(diaphragmasellae)位于蝶鞍上方水平位的一片小的硬脑膜。附着在前床突、鞍结节至鞍背和后床突之间,覆盖垂体窝内的垂体,中间只有一个呈圆形或第4页共60页第3页共6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60页卵圆形的小孔供垂体柄通过。随着蝶骨垂体切除术的增多,鞍隔具有重要的外科意义。(一)硬脑膜窦硬脑膜在某些部位两层分开形成腔隙,内面衬有内皮细胞,无瓣膜,为颅内静脉血的血流管道,特称为硬脑膜窦(duralsinus)。脑的静脉、眼静脉、迷路静脉、硬膜本身的静脉和板障静脉等均注入窦内,汇入颈内静脉。窦内无瓣膜,但在脑静脉注入窦腔的入口处有半月瓣、小梁和中隔等瓣膜装置,起调节都血流量的作用。除受纳静脉血外,硬脑膜窦还有引流脑脊液的功能,并且也是颅内、外静脉吻合的主要途径。窦壁无平滑肌,亦无外膜,故无收缩性,因此在硬脑膜窦损伤时出血较多,易形成颅内血肿。硬脑膜窦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包括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等。乙组有海绵窦、岩上窦、岩下窦、基底静脉丛等。甲组将大部分脑的静脉血和脑膜静脉血收集到窦汇,然后经横窦、乙状窦流到颈内静脉。乙组除收集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