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文卫组调研方案大全XX县区建县以来,特列是“九五”以来,全县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89所,在校学生达67322人,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含职高)在校生分别为:41445人、18814人、7063人;教职员工4821人(其中专任教师3336人)。——加大投入,把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教育体系作为工作的重点。面对百事待举、百业待兴的现实,县委、县政府首先考虑到的是发展教育。“八五”期间,共投入5300多万元在县XX县区创办了大化高中、大化二中、大化职中、实验小学、特殊学校、县幼儿园以及新建扩建9个新乡镇的初中和中心小学;同时投入了740万元完成了全县中小学危房的抢修任务。“九五”期间至2003年,通过实施一、二期“义教工程”等建设项目,全县又投入5703万元,先后新建、扩建和改建校舍13.396万平方米,新创办了县民族中学XX县区实验中学。截止目前,全县中小学校舍建筑总面积达39.2万平方米。小学、初中图书藏量分别为39.2万册、13.91万册,生均分别为9.18册和6.01册;全县已累计投入各类教育技术装备资金1500万元。大化高中、大化职中等县XX县区8所中小学已建有微机室和语音室,被确定为XX市第一批现代技术教育示范学校。1999年大化职中被确定为市级示范性学校,2000年大化高中确定为XX市第一批重点高中后,又被立项建设成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并于2003年底顺利通过自治区评估验收。一个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管理有序的融普通中小学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大面积提高了人口素质,将人力资源转化为智力优势。1、“两基”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15—50周岁的青壮年文盲率已下降到0.5%以下。全县已有14个乡(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九”乡镇和人口覆盖率分别为73.7%和77.8%,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85%,初中阶段入学率达77.5%,15周岁和17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完学率第1页共4页分别达91.5%和82%。特殊教育残疾儿童入学率达45%。小学和初中教学设施较齐全,基本满足教学需要,有力促进了“普九”教育的实施。2、高中教育发展迅速,逐步满足高中阶段适龄青年接受高中教育的需求。全县有高级中学1所、高完中2所、职业高中1所,普职高在校生达7063人,比2000年增加2438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38%,比2000年提高了12.3个百分点。在255名高中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教师职称41人,中级职称96人,特级教师2人,4所高中(含职高)各种现代教学设施设备比较齐全,装备了电教室、语言实验室、微机室、图书馆、远程教育系统等。职业高中拥有300亩果园场,2004年被自治区确定为高新农业技术试验基地。高中阶段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全县“两基”的巩固提高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成人教育成绩喜人。全县19个乡镇均建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配备有专兼职教师38人,80%的教师拥有1—2门专业技术;156个村(居委会)建有农村文化技术学校,均配备有兼职教师。1999年以来,完成扫盲后巩固提高培训5580人,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5万人次,每年培训扶持致富示范户500户。——师资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截止2013年,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6.9%、88%、74.5%。不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1995年以来,全县共有4名教师被评为全国特级教师,1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名教师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师,22名教师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素质教育硕果累累。自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教育模式由单纯的应试教育逐步转移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教育教学研究形式多样,空前活跃,教学质量提高明显。全县高考成绩逐年稳中有升,本科上线率由1995年的22.5%上升到2004年的30.8%,录取人数由1995年的370人升至2003年的815人,均名列全市前茅。大化高中等5所中小学被评为XX市常规管理优秀学校,34所中小学被评为常规管理合格学校。大化高中、实第2页共4页验小学被授予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全县教育所取得的成绩,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面对21世纪,我们必须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坚持教育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