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管理学本土化与东方管理学——苏勇教授在兰州大学的讲演日期:2010-10-31作者:来源:文汇报要真正进行中国“管理学本土化”研究,基本前提就是要对中华文化有充分认识,包括对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当代文化的认识。没有对中华文化的基本认识,就谈不上研究本土化管理,因为本土化并非生硬地将西方的东西借过来或搬过来,而是对中国文化的价值在管理领域有基本的内化。目前中国的管理学院给学生开设中华文化相关课程的实属凤毛麟角,只有很少一部分院校与学者认识到中华文化与人文传统对管理学科各类学生的重要性。在“管理学本土化”发展进程中,迫切需要从文化层面的高度认识诸多管理中的现象,找到其文化根源,为理论指导建立相应的深度和正确视角。讲演者小传苏勇博士、教授,企业管理专业、东方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主任,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筹)负责人。兼任上海生产力学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研究领域为:企业组织发展与管理文化、东方管理等。出版《现代组织行为学》、《当代西方管理学流派》等20余部著作,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国家、省部级以及企业委托项目。曾荣获“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东方讲坛最受欢迎的十大讲师”、“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等称号。获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等。一、中国“管理学本土化”问题的提出我国的管理科学正处于从跟踪、模仿走向自主创新的关键时期,创建并繁荣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中国气派的管理学,是管理学科研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对于管理问题曾经有过一段精辟论述:“管理是关于人类的管理,其任务就是使人与人之间能够协调配合,扬长避短,实现最大的集体效益……因为管理涉及人们在共同事业中的整合问题,所以它是被深深地植根于文化之中。管理者所做的工作内容都是完全一样的,但是他们的工作方式却千差万别。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管理者所面临的一个基本挑战就是,如何发现和确定本国的传统、历史与文化中哪些内容可以用来构建管理,确定管理方式。”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学术界和实业界日益重视并鼓励在中国背景下进行本土化管理研究。我国的管理科学正处于从跟踪、模仿走向自主创新的关键时期,在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管理理论,深入而广泛地进行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学探讨,创建并繁荣中国气派的管理学,促进中国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是管理学科研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中国管理学界的历史任务。长期以来,我国学者在促进管理学本土化进程中,一直在不断努力和摸索。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从1997年起便每年召开“东方管理学研讨会”,并多次在日本、韩国、德国以及在中国上海等地由世界管理学联盟(IFSAM)主持召开的“世界管理学大会”上,呼吁要创建基于东方文化的东方管理学和中国管理学,获得了中外学者的积极回应。管理学本土化的研究,在理论上有其必要性,即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企业管理中涌现出的各种新问题新情况,对于长期以来处于西方管理学绝对话语权语境下的管理学提出挑战,管理学理论体系迫切需要创新。而在实践上,基于文化情境的差异,中国企业也迫切需要更贴近中国实际的管理学理论指导。因此,海内外中国学者都意识到建立中国的管理学体系和推进“管理学本土化”进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二、什么是中国“管理学本土化”现有的管理学难以有效分析东方背景下各类人群的心理与行为,自然也难以有效解决我国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从外衍性管理学向本土化管理学迈进1986年,国际学术界出现了indigenization一词,意即“本土化”。有学者将“本土化”分为两种,即内生性本土化(endogenousindigenization)与外衍性本土化(exogenousindigenization)。前者是一种发自于内的本土化,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