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XX省转移就业脱贫实施方案》2013年XX省XX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已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注重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技能的前提下,积极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使XX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继续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2013年,XX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达37.86万人,比2012年增加0.52万人,同比增长1.4%,呈平稳增长态势。一、XX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特点(一)农村劳动力劳务收入大幅度增加。2013年,XX市农村劳动力实现劳务收入68.28亿元,增长37.6%。(二)青壮年和男性劳动力是农村外出务工的主力军。2013年,在XX市外出就业的劳动力中,从年龄结构上看,年龄为30岁以下的占全部外出劳动力的40.0%;31-49岁的占47.1%;50岁及以上的占12.9%。从性别上看,男性劳动力占60.2%,女性劳动力占39.8%。(三)外出务工劳动力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文化。2013年,XX市农村外出劳动力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4.8%;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5.2%。转移劳动力中初中文化程度占六成以上。(四)农村劳动力转移由以省内为主逐渐向省外地区快速发展。2013年,在XX市37.86万人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中,省内转移19.13万人,占劳动力外出比重的50.5%,比上年同期下降2.8个百分点;省外转移18.62万人,占劳动力外出比重的49.2%,比上年同期上升2.6个百分点。境外就业1109人。省外地区以中部地区为主,逐渐向东、西部地区快速发展。在省外转移人员中,在中部地区打工的占50.5%;在东部地区打工的占34.7%;在西部地区打工的占14.8%。(五)外出劳动力以自发择业为主的态势正在逐渐改变。2013年,XX市自发外出25.20万人,有组织输出12.66万人,占外出总人数的33.4%。第1页共4页二、目前XX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一)土地保障影响着土地的规模经营,制约了土地经济功能的发挥。一方面,由于土地的经营模式造成的效率较低,这就使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只有外出打工;另一方面,这一部分外出的打工者仍然对土地存在着依赖,仍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土地承包权。而青壮劳动力的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和妇女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劳动力的相对不足,对农业生产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绝大部分有外出务工的家庭农业生产仅满足于自给自足,无法对市场做出更大贡献,使土地经济效益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二)劳动力出路不畅。目前,XX市小城镇建设和乡村工业发展速度还不快,发展方向单一、带动力不强,制约着农村劳动力转移。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势头虽比较强劲,但总体经济规模不大,吸纳劳动力的数量有限。城市对从事体力劳动的岗位已近饱和,难以再扩大规模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乡村实现现代农业、改善产业结构,可以吸纳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但因受资金、人才、技术、土地等条件的限制,在现阶段也不能实现大规模的转移。(三)现行的户籍制度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他们拥有了自主择业的权利,但在户籍方面仍然难以得到身份上的转变。这种户籍制度导致大量的农村打工者在城市长期工作却难以得到城市户口,不能有和城市人同等的待遇,大多数农村务工者都干着城里人不愿干的“粗、重、脏、累、差”的工作。(四)劳动力就业环境有待改善。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不断出台对农民工保护政策和加大对农民工保护力度,但农民工超时加班问题相当严重,个别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仍然存在,再加上不太健全的制度因素和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使绝大多数农民工不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没有参加任何劳动保险,导致农民工在就业时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被雇主或企业(单位)强迫缴纳押金、保证金或扣留身份证件的情况时有发生。(五)留守老人和儿童问题突出。老人病了缺人照顾,儿第2页共4页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不利于健康成长。三、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建议(一)深化体制改革,逐步消除体制性障碍当前,要畅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就必须对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把对农民工一些不合理的待遇制度进行改革。一是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政策上逐步保障农民工与城市市民地位的平等,为农民工创造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