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技巧》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60751课程名称:人际沟通技巧英文名称: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36学分:2.0适用对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公共关系学、社会(管理)心理学二、课程简介本课程论述人际沟通的基本原理和技巧,以信息传播学、经济学、管理学、语言学、和心理学等经典理论为依据,理论联系人力资源管理实际,论述信息载体符号系统与媒介、沟通过程和模式、人际沟通理论、组织内外沟通理论与技巧、大众沟通理论与技巧。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人际沟通是一门正在发展的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教学中,通过对人际沟通的概念、理论和沟通技巧的系统讲解和介绍,增加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认识和兴趣,并使学生建立基本的人际沟通意识,掌握基本的沟通技能,在学习、工作中,能有意识地运用所学到的沟通知识和理论,达成有效的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效果。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人际沟通概述(一)目的与要求1.明确人际沟通的定义、意义和作用;2.了解人类沟通现象发展历程。(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人际沟通的意义1.主要内容新时代呼唤有效沟通,人际沟通的含义,人际沟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有效沟通,人际沟通,有关人际沟通解释的目的影响论、符号告知论、双方共享论、互动关系论、刺激反应论、传递过程论。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人际沟通的含义,了解人际沟通的作用。第二节沟通现象的产生和发展1.主要内容人类文明与沟通现象同步发展,人类信息沟通发展的几个阶段。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因信息传播而达到沟通的现象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人类沟通现象大致经过五个阶段:①符号和信号传播沟通时代、②说话和语言传播时代、③文字传播沟通时代、④印刷传播沟通时代、⑤电子传播沟时代。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人类沟通现象经过的五个阶段。(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推荐合适的参考读物要求同学们阅读。(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进行教学。第二章沟通的符号系统(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沟通的符号的性质和特征;2.掌握沟通的符号两种类型;3.明确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与沟通的关系。(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符号概述1.主要内容符号的性质,符号的特征和类型。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符号的概念,符号与象征、信号、影像、编码译码,符号的特征,符号的两种类型。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符号的基本特征。第二节语言符号1.主要内容语言符号的特征,语言符号与沟通的关系。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语言符号的社会性、物理性、生成性、概括性,语言符号与文字符号,语言符号在沟通中的作用。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语言符号的特征,及其和沟通的关系。第三节非语言符号1.主要内容非语言符号的特征,非语言符号的类型,非语言符号与沟通的关系。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非语言符号的概念,视觉类非语言符号,听觉类非语言符号,时空类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在沟通中的作用。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非语言符号的特征,及其和沟通的关系。(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要求同学们总结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情况。(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及提问启发的方法进行教学。第三章沟通过程和模式(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沟通过程的运动规律;2.熟悉从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角度分析的沟通过程模式理论;3.掌握沟通过程的分析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沟通过程与模式概述1.主要内容沟通过程的含义和特征,沟通过程模式的概念和功能。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沟通过程,沟通过程的特征,沟通过程模式,沟通过程模式的构造、解释、启发预测功能。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沟通过程和沟通过程模式的基本概念。第二节沟通过程模式1.主要内容信息论、控制论与系统论的沟通过程模式。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信息论基础上的拉斯维尔的“五W”模式、申农-韦弗模式,控制论基础上的德弗勒大众媒介体系模式、施拉姆互动模式、韦斯特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