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说明1.工程设计依据1.1.国家有关规范、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公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其它相关国家、地方法规规范1.2.赣州自然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招标文件及招标答疑1.3.赣州市章江新区规划与城市设计文件1.4.共青团赣州市委2009年6月2日补充函1.5.2009年8月11日及9月7日赣州市规划委员会专家意见书1.6.赣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赣州市自然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赣发改投资[228]号1.7.赣州市建设规划局关于《赣州市自然博物馆》的方案批复赣建规审[2009]148号1.8.建设单位与我院签订的设计合同2.工程项目的概况2.1.城市概况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临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和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抚州两地区,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赣州市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下辖1区2市15县,总面积3.94万平方千米,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章贡区和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40.28平方千米。总人口845.69万人,其中市辖区56.91万人。2.2.建筑性质赣州自然博物馆工程选址于章江新区城市中轴F14地块,紧邻赣州中央生态公园南侧,项目总用地面积约4公顷。它是自然主题馆(即博物馆中心楼)、室内植物园、生态休闲园等三部分功能组成的综合性自然博物馆。该项目的建设有益于确立赣州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地位,将改变江西乃至华南地区没有自然科学博物馆的现状。建设项目总规模为27500平方米,建筑层数4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小于24米。2.3.地质、气候条件(1)本市地处南岭、武夷、诸广三大山脉交接地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本市处于中亚热带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2)气象条件序号名称单位数值备注1年平均气温℃2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3年日照时数HR4年降雨量MM5年平均相对湿度夏季%冬季%6年平均风速夏季M/S冬季M/S7基本风压N/M28抗震设防烈度度950年一遇地下洪水位米(3)地质情况工程地质条件根据(编写单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类别为类,地基土分类,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地下水侵蚀性。2.4.项目特征防火类别:多层耐火等级:一级(局部大跨度钢结构为: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2.5.规划设计总思路(1)响应“建设国内一流,百年经典的现代化综合性自然博物馆及面向未来的新城区标志性建筑”的目标,立足赣州特色、现代气质、贡献城市的基本点。(2)尊重原有中心区规划,在建筑高度、体型、大轮廓等方面与既有周边建筑相匹配。(3)重视体现赣州市的人文、历史、地域特征和精神气质,力求反映自然博物馆科学内涵与文化气息。赣州市博物馆及规划展馆初步设计1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4)强调了时代感,力求反映21世纪建筑设计的新思维,即:在形态、材料、表面肌理、内外空间等方面体现出极具时代特点的现代风格。2.6.设计原则1.展现赣州,立足现代赣州是以钨和稀土为代表的全国重点有色金属基地,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之称,同时,有我国最完整的中亚热带缘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有大量野生动植物活化石和古生物化石,占全境83%的丘陵、山地成为赣州的主要自然地貌。自然博物馆是反映这些鲜明的地域特色的绝佳载体,方案从构思上深刻理解和汲取赣州的深厚底蕴,以现代手法在造型、色彩、材料的选择上充分体现这些特色,传达美好的寓意;以独具现代感的展陈空间来展现赣州的丰饶物产和秀美自然,因而,确立该馆构思主题为“赣南钨晶花”,以示对赣州自然博物馆的美好寓意。2.尊重城市、和谐发展本项目位于赣州市章江新区城市轴线空间和生态空间的结合部,是重要的城市地标性节点、城市空间和自然空间过渡点。方案从城市设计出发,确定了建筑实体对城市界面和对自然界面,有机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