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课堂教案设计大赛活动”参赛教案设计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北半球冬季)课题:海水运动学科:地理年级:高一姓名:熊国玲学校:成都玉林中学年月日1/9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海水运动(第课时教案设计)成都市玉林中学地理组熊国玲一、教案内容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地理上册》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海水运动》的第二课时“表层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教材分析(一)地位与作用海洋的基本特征包括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两个方面。从静态方面看,主要包括海水的温度、盐度特征,这是表示海水理化性质的重要指标,也是节所学的内容;海水的动态特征即海水运动。本课“表层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海水运动》的第二课时。是在前面学习了大气、海洋温度和盐度、海水运动形式及洋流的成因分类及性质分类后的一课,它与本册教材第四单元海洋资源的内容也有联系。只有让学生了解了海水的温度、盐度特征及其分布、洋流的形成与分布规律,才能为学生学习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奠定必要的基础知识。所以这一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乃至本册的重点内容。海水运动深刻地影响着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教材的学以致用、人与自然和谐的编写思想。对树立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们之间的关系也综合体现了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辨证关系,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的好素材。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学习目的,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是知识基础。(二)内容结构及课时安排可把本节教材内容处理成四个方面:海水运动形式简介、洋流的性质分类和成因分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其中前两个方面为第课时;后两个方面为第课时。(三)教材不严密之处本节教材我认为有以下几处表述不严密,在教案中应给学生指出或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寒流、暖流的概念:教材对此概念的表述有两处不严密:第一,寒流、暖流判断的标准应是其水温与流经海区水温比较,如果水温与流经海区水温高是暖流,反之是寒流。第二:暖流一般情况是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而不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因为地理上的低纬度指~,高纬度是指~。所以暖流的概念应表述为: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的洋流称为暖流,一般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寒流的概念同理。.“图.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名后应加注“北半球冬季”,因为从图中季风洋流的流向可以反映出来;或者图名不注明季节,就在图旁附一幅北印度洋夏季的洋流流向图。三、学生分析.高一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较为薄弱,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差,但经过大半期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的读图能力已较强,并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地转偏向力、气旋与反气旋在前面已学过,并多次运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地处内陆,学生对海洋环境相对较为陌生,也正因为如此,学生对于海洋的知识会很感兴2/9趣,且渴望了解。.随着现代咨讯发达,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已有较多的关注。因此,在教案中,尽可能利用地图增加素材的直观性,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并引用学生较为熟悉的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引起学生的共鸣。四、教案目标(一)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这条标准,其中包含的具体要求如下:.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其中最主要的是“世界洋流分布图”;此外还有“世界渔场分布图”、“世界气候分布图”等。.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在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基础上,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教案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洋流的分布模式,掌握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通过案例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洋流的利用。()培养读图、绘图以及在图上观察、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培养用综合分析的观点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图、运用洋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