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控制制度1.1不合格品不合格品是指经检验和试验判定,施工部位质量特性与相关技术要求和图纸工程规范相偏离,不再符合接收准则的施工部位。包括废品、返修口和超差利用品(也称等外品)三种施工部位。这里关键是质量标准,没有质量标准是无法判断施工部位合格与否的。1.2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是对不符合质量特性要求的施工部位进行识别和控制,并规定不合格品控制措施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职责,是建立并实施对不合格品控制的程序,通过对不合格品的控制,实现不合格的原材料、机械构件、成品结构、不使用不隐瞒;不合格的在制品不转序;不合格的零件不配装;不合格的工序不交付报验的目的,以确保防止不合格的施工部位。1.3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应包括以下内容:1、规定对不合格品的判定和处置的职责和权限。2、对不合格品要及时做出标识,以便识别。标识的形式应符合相应的规范设计要求。3、做好不合格的记录,确定不合格的范围。4、评定不合格品,提出对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决定返工、返修、让步、降级、报废等处置,并做好记录。5、对不合格品要及时隔离存放(可行时),严防误用。6、根据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对不合格品做出处理并监督实施。7、通报与不合格品有关的劳务分包单位,必要时也应通知监理业主设计等。1.4不合格品的判定1、施工部位质量有两种判定方法,一种是符合性判定,判定施工部位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做出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另一种是“处置方法”的判定,是判定施工部位是否还具有某种第1页共17页使用价值,对不合格品做出返工、返修、让步、降级改作他用、拒收报废的处置过程。成品、半成品保护制度1、检验人员的职责是判定施工部位的符合性质量,正确做出合格与不合格的结论,对不合格的处置,属于适应性判定范畴。一般不要求检验人员承担处置不合格品的责任和拥有相应的权限。3、不合格品的适应性判定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应根据施工部位未满足规定的质量特性重要性,质量特性偏离规定要求的程度和对施工部位质量影响的程度制定分级处置程序,规定有关评审和处置部门的职责及权限。1.5不合格品的隔离在施工部位的形成过程中,一旦出现不合格品,除及时做出标识和决定处置外,对不合格品还要及时隔离存放,以防误用或误安装不合格的施工部位,否则会直接影响工程结构质量,还会影响人身健康安全和社会环境,给施工部位生产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施工部位生产者应根据生产规模和施工部位特点,在检验系统内设置不合格品的隔离区(室)或隔离箱,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存放,这也是质量检验工作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做到以下几点:1、检验部门所属各检验站(组)应设有不合格品隔离区(室)或隔离箱。2、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及时做出标识后,应立即进行隔离存放,避免造成误用或误装,严禁个人或作业组织随意储存、移用、处理不合格品。3、及时或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和分析处理。4、对确认为拒收和判废的不合格品,应严加隔离和管理,对私自动用废品者,检验人员有权制止、追查、上报。5、根据对不合格品分析处理意见,对可返工的不合格品应填写返工单交相应生产作业部门返工;对降级使用或改作他用的不合格品,应做出明确标识交有关部门处理;对拒收和报废的不合格品应填拒收和报废单交供应部门或废品库处理。第2页共17页1.6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根据gb/t19000-2008的规定,对不合格品的处置有三种方式:①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其中主要包括:o返工—“为使不合格施工部位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o返修—“为使不合格施工部位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o降级--“为使不合格施工部位符合不同于原有的要求而对其等级的改变”成品、半成品保护制度②报废—“为避免不合格施工部位原有的预期用途而对其采取的措施”。不合格品经确认无法返工和让步接收,或虽可返工但返工费用过大、不经济的均按废品处理。③让步—“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施工部位的许可”。让步接收是指施工部位不合格,但其不符合的项目和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