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投稿)在近几年来对我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及部门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发现我县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内控制制度不健全、失效的现象。甚至有些部门根本就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各种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不断发生,个别部门重要职能岗位的工作人员长期处于失控状态,最终走向犯罪。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不是赢利单位,但其受托管理着国有资产,行使着人民赋予的权力。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规范单位的管理,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保护各类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还可以有效地堵住漏洞,防止舞弊和腐败的发生。一、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1)内部控制意识不足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部门领导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环境重要因素,内部控制环境中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从现状来看,许多单位的领导轻视内部控制的作用,因此,对建立健全、有效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的认识不够。某些部门管理者错误地认为,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建章立制,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机制,也没有意识到管理者和相关业务部门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职责,没有把内部控制当作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手段。有的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要么照搬,不切实际;要么没有根据单位职能,建立与单位职能和职责相配匹的内部控制制度;要么根本就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甚至有些部门人员办事只图方便快捷,仅仅把单位的财务部门看作是单位的“钱袋子”,无论支出凭据是否合法,认为只要领导签字就能够报销,致使单位财务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第1页共22页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不全面,没有覆盖到单位的所有岗们的人员和所有业务环节。内部管理比较粗放,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流程设臵不尽合理,许多事项不规范运作与管理,没有相应的制度保证,不合理兼岗现象较为普遍。个别规模较小的单位,会计、出纳、资产管理等不容职务均由一人担任,内部审计制度则根本没有,这也就导致一些单位的出纳贪污了巨额款项而长期未被发现的事件屡见不鲜。(3)监督考核机制不到位目前,内审机构大多与会计部们平行,依附于执行机构,权威性和独立性不够;在审计内容上对单位内部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效益评价涉及不多,无法起到监督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鉴于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加强建立、健全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使其真正做到行之有效,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二、加强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1)加强内部制度意识按照《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的负责任。可以通过财政部门组织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学习,使各单位负责人真正确立起财务会计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2)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必须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会计作息的真实可靠,国家财产安全稳定”。提高领导的重视程度,单位负责人应切实加强对本单位财务工作的领导,增强单位负责人的法制意识,促使单位负责人提高对会务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自我约束,规范单位会计行为。财政部门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管理。首先,财政部门应当依据部门预算的要求,不断完善符合公共财政框架的财会管理控制制度,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内第2页共22页部财会管理工作;其次,财政部门应建立起“从预算编制到执行,再到决算”的全过程监督体系,发挥财政部门在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管理工作中的事前认证,事中控制,事后问效等功能;再次,财政部门应进一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会管理的改革,强化单位领导的重视意识,重塑财会管理的角色。行政事业单位不能用一般的财经法规替代内部控制制度。要找准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