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上《测量力的大小》说课设计一、教材分析:《测量力的大小》一课是《运动和力》单元的第四课,处于本单元的中间。本单元的安排是先让同学认识感受几种常见在力,建立起力的初步概念,然后深化讨论力与运动的关系。而本课是让同学学习测量力的大小,既是对力的概念更深化了解,同时也是为深化讨论力做准备,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让同学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际上是让同学学会使用工具来解决接下来要碰到的问题。认识和使用一种工具来解决问题,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常常会碰到的一个问题,也是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因此,这节课的价值在于培育同学的这种能力。并且在这个能力培育在过程中让同学知道很多未知的事情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去解决,这也是培育同学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信心。这一课分成了三个部分,首先是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先决条件。教材上提供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图片,以及关于力的单位的文字介绍,那么这就是一份很好的“说明书”,我们需要做的就要让同学去阅读这份“说明书”,从而让同学了解到测力计的原理。而第二部分是使用测力计来测量各种物体的重力,同时也用文字提示了同学使用注意事项,同学需要在文字提示的指导下来实践测量方法,同时进一步感知力的单位概念。第三部分是让同学做橡筋测力计,这个是对测力计种类的一种拓展,同学可以通过这个制作知道不同的测力计可以测量过轻或者过重的物体,但是这不是对力的深化学习理解,与这个单元的主题设计联系不紧密,因此,可以作为课后作业让同学课后讨论。教材的设计让同学感受到,对于一种未知的工具,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说明资料、动手实践等方法去学习掌握。但是对于学习结果的准确性还需要进行检验。而人们检验认知的办法往往是通过继续实践,但是在继续实践之前,我们需要对我们已经认识的东西进行反思和发觉问题。因此,我们为同学搭建一个汇报沟通的平台,让同学在思维碰撞中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反思自己的认识,让同学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独立思考问题。二、学情分析:因为本课是同学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而弹簧测力计的核心部分是弹簧,同学在生活中和前几课的学习对弹簧是有定的感知和了解的,而这节课是要求同学知道力量大小对弹簧长短的影响效果,以及利用这个效果来准确表示力的大小,因此通过让同学观察和阅读,可以让同学了解到这个知识点。而作为五年级的同学,具备了一定的对物体结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这些能力可以保证同学自主完成对弹簧测力计结构及工作原理的认识。而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由于同学具备的阅读图片和文字的能力,可以根据文字图片的示意以及实验记录表格的提示进行实验,但是对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需要同学去理解,因此,这里需要同学在动手实验后,通过汇报和沟通来反思这些操作方法的原因,因此我们需要在实验后为同学提供一个沟通的平台,来反思和提醒自己对使用方法的理解。当然,同学的沟通能力是有限的,容易出现沟通无序或者不能主题鲜亮的进行沟通,那么我们在沟通前可以为同学设计好沟通要点,让同学的沟通围绕要点开展。这样不仅让同学认真思考自己的问题,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的过程让同学学会了民主、尊重。同学对于一种新工具的学习常常还是期望老师的讲解和指导,而没有学会自己去讨论,长久造成同学学习的不自信与探究的不勇敢。而我们利用任务驱动,用“合同”作为学习的参考资料,极大的调动同学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学会知识能力的同时,培育了同学的学习能力和信心,促进了同学优秀人格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同学在观察阅读的过程中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受力大、伸长长”;2.同学在阅读和讨论过程中知晓弹簧测力计的单位和使用注意事项;3.同学在测量物体重力大小过程中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4.同学在预测与实际检测物体重力过程中建立“牛”大小的实际概念;5.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认识使用陌生工具的方法和信心。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同学活动老师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同学倾听1.我们学习了“重力”,我们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