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青岛版科学三上《改变物体沉浮》教案教学目标:1、巩固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学习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可以通过改变本身的轻重、大小以及借助其他物体等方法来实现。潜水艇是人们应用沉浮原理的制造发明。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提高同学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分工的能力,还有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3、进展和保持同学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育创新精神,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学习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可以通过改变本身的轻重、大小以及借助其他物体等方法来实现。教学难点:潜水艇是人们应用沉浮原理的制造发明,应用知识制作小潜水艇。教学准备:1、老师演示用:水槽、乒乓球、木块、磁铁、潜艇模型、课件。2、同学用具:水槽、玻璃瓶、浮标、橡皮泥、木块、石头、橡皮筋、记录表格。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复习导入。师:动画片的忠实观众们,你们一定看过很多动画片,谁看过蓝猫淘气三千问?(同学回答)师:在动画片中,你了解了哪些知识?(同学尽情说自己的收获。)师:看来,科学世界有很多的神秘,让我们开始我们今日的寻求神秘之旅吧!师:看!老师手中有两个大小相同的乒乓球,好!你来掂一掂,把你的发觉告诉大家。(同学回答自己的发觉)师:两个乒乓球大小相同,重量不同。现在,老师把它们放入水中,认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同学说自己的发觉,强调哪个重和哪个轻)师: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大小相同的物体,重的容易沉,小的容易浮。师:老师这里木块和磁铁重量相同,它们有什么不同吗?(同学回答)师:现在,它们在哪里安家了?(同学说现象)师:这一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重量相同的物体,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师:刚才我们回顾了上节的知识。物体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假如我们想改变它们在水中的状态,该怎么做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二、参加合作,共同探究。1、改变玻璃瓶的沉浮。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礼物放在精致的盒子里,先拿出紫色的盒子,你们猜猜里面会是什么呢?(同学猜想)师:大家的猜想还真不少,猜的对不对呢?现在揭开谜底的时候到了,好!打开盒子看看。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同学回答)师:三个瓶子有什么特点呢?(同学回答,引导同学说出瓶子重量不同)师:观察的十分认真。想一想,假如这三个瓶子分别放入水中会怎么样呢?(同学说自己的猜想,老师引导说原因。)师:实践是我们找到答案的最好方法。把它们放进水中,呈现在你们眼前的是什么现象?(同学汇报,老师引导定义状态的科学名称。)师:三个大小相同,重量不同的瓶子在水中处于三种不同的状态,漂在水面的叫漂移,在水中央的叫悬浮,沉在水底的叫下沉。师:有没有什么办法改变它们在水中的状态呢?只有勤于思考,才能有更多的发觉!想一想,怎样让沉的浮,浮的沉?和小组的伙伴商量一下,你们有什么良招妙策,一会提供给大家。(同学讨论,然后汇报。)师: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想法,还有其他小组提供的建议,是否可行呢?现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试一试吧!(同学做实验,老师巡视指导)师:哪一小组先来说一下你们的做法?(小组汇报,老师引导说原因。)师:我们从中知道改变物体的重量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板书:改变物体的重量)2、改变浮标的沉浮师: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假如现在不允许用改变物体的重量这一方法,我们还有其它的办法改变物体沉浮吗?(同学不同种意见)师:大家意见不统一,没关系,我们还需要用实验找到答案,拿起桌上老师制作的浮标。师:现在,大家认真观察它有什么特点?(同学回答)师:现在,让它到水里凉快一下,你们看到它在水中是什么状态?师:它一定不希望永远在水下,也希望间或透透气,思考一下,怎样才能满足它呢?(小组沟通、汇报自己的想法。)师:你们试一试你们的想法。(同学做实验,然后汇报,老师引导说原因。)3、改变其它物体的沉浮。师:老师要检验一下你们学的怎么样,现在允许你们打开最后一个盒子,里面有许多朋友要和大家见面呢!师:现在,这些朋友想要到水里去,你们帮他们一把,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