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37页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2013年8月目录前言第一章基础现状一、发展成就二、比较优势三、制约因素第二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建设内涵三、战略定位四、遵循原则五、发展目标第三章发展布局一、建设四大发展高地二、构筑三条发展主轴三、提升园区发展水平第四章重点支撑一、产业升级二、基础设施第2页共37页第1页共3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37页三、重大项目四、科技创新五、人力资源第五章集中突破一、新型城镇化二、县域经济三、改革开放第六章生态文明一、加强生态建设二、严格污染防治三、发展生态经济四、确保安全发展第七章政策保障一、营商环境二、财税政策三、投资政策四、金融政策五、土地政策六、人才政策七、民生保障政策八、扶贫开发政策九、协调推进机制前言第3页共37页第2页共3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37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省第十次党代会强调,进一步研究制定西部地区发展优惠政策,建设新的经济隆起带。西部地区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是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就是在鲁苏豫皖冀五省交界的长条地带,依托贯穿其中的交通干线和优势资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为骨架,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形成若干发展高地,对周边地区产生聚吸优质生产要素的“海绵”效应和商品流通、产业辐射的“泵压”效应,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实现科学跨越发展。在我省实现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西部地区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激发动力活力,彰显后发优势,加快科学跨越发展,全力打造山东经济升级版的战略选择和重大举措;是完善全省区域发展格局,充分释放区域发展战略更大红利,增强山东长期发展后劲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把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向纵深推进的迫切需要和重要标志;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为民办实事谋幸福,谱写幸福美好生活新篇章的重要内容和现实选择。充分发挥区域战略叠加、优惠政策融合的优势条件,以条形布局、邻边经济为特征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形成东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遥相呼应,中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紧密衔接,外与京津冀、长三角和中原经济区合作联动的战略发展格局,促进东部率先发展、中部融合对接、西部加快隆起,对于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艰巨任务,需要坚定不移和团结实干。面对区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西部地区既有机遇更具挑战,必须以经济转型谋求长远发展。加快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要科学谋划,合理确定发展定位和目标任务,明确主攻方向,使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的过程,成为推动西部地区科学发展的过程,成为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过程。加快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要创新实践,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动力,激发活力,善借外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要埋头苦干,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根据资源环境条件,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西部地区加快壮大实力,实现转型升级。规划范围:主要包括枣庄、济宁、临沂、德州、聊城、菏泽6市和泰安市的宁阳县、东平县,共60个县(市、区);面积67179平方公里,人口4481万人,分别占全省42.8%和46.5%。规划期限:2013年至2020年。第一章基础现状第4页共37页第3页共3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37页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发展。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为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做了积极探索,拉开了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的序幕。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部地区各级、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