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2024年4月老师心理辅导培训心得体会2姓名:XXX学校:XXX时间:XXX2024年4月老师心理辅导培训心得体会2我幸参加了延边州班主任远程培训,通过二个多月的网络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同学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同学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一、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养是人的全面素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养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同学的心理素养,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育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同学人格的健全进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同学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育同学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同学,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同学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动素养教育的必定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老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同学主动进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同学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同学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心理健康的内涵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同学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进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同学的心理素养和全面素养。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同学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同学自尊心的培育,因为同学假如自尊第2页共5页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三、正确区分同学不同的心理状态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同学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同学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同学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同学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开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进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进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损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异常行为是同学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班主任假如能及时鉴别同学的行为,实行相应的措施帮助同学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那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当同学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所谓“非线性”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楚的。例如,一位学校生突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这是一种异常行为,包括他自己在内,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我们对其不适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