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0页遂宁市工业发展规划发布时间:2008-11-24为加快推进遂宁工业化,促进遂宁经济跨越式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特制定遂宁市工业发展“十一五”(2006年—2010年)规划。一、工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企业改革和技术进步为动力,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加快优势产业、骨干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努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工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主要成绩1、总量不断扩大,发展迅速。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0.97亿元,比“九五”末期新增工业总产值82.83亿元,增长2.17倍,年均递增15%以上。2005年,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59.2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增加值40.19亿元,比“九五”末期新增工业增加值26.42亿元,增长1.92倍。2、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发展活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1.36亿元,比2000年增长2.24倍;实现利润总额6.53亿元,比2000年增长84.4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59.2点。3、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一是随着全市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对传统产业的不断改造提升,一大批企业走出困境并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批民营企业成长壮大。2005年,我市非公工业实现总产值86.14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的比重为71.20%。规模以上非公工业实现增加值28.6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1.21%,改变了几年前公有制工业企业占绝对份额的局面,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二是工业门类更加齐全,优势产业实力进一步增强,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基本形成了化工、食品、纺织服装、机电配套、制药等五大优势产业,其中,化工、食品、纺织服装等三大优势产业工业增加值达到33.25亿元。三是区域工业经济布局更加合理,个别地区独占鳌头的工业格局得到改变,大英县、市创新工业园、市经济开发区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极。4、骨干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支柱作用增强。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71户,比2000年的62户增加109户,增加近2倍,其中上市公司5户,产值上10亿元企业4户,上亿元企业2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7.83%,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更加明显。5、工业拉动经济发展作用增强,社会贡献加大。2005年,以工业为主的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7.7%,拉动经济增长7.8个百分点,实现税收5.52亿元,新增就业人员3500余人。6、工业发展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市委、市政府对工业工作空前重视,社会各方面对工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市形成了强力推进工业强市的氛围。电力、交通、邮政通信等工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第2页共10页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0页(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经济总量偏小,运行质量不高。2005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的增加值和销售收入仅分别占全省的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28.7%,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32个百分点。2、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一是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弱。二是高新技术企业少、名牌拳头产品少。三是技术装备老化。四是是高精尖科技人才少。3、生产要素制约因素仍然存在,影响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一是信贷政策趋紧,企业融资困难,导致部分技改扩能项目建设周期过长,不能按期竣工,或竣工后不能投产,增加了企业负担。二是用地政策调整,从空间上制约工业发展,工业用地矛盾成为制约工业经济总量扩张的重要因素。4、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后劲不足。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推进尚未形成梯队发展,主导产业聚集效应不明显,行业集中度低,产品链不长,带动作用不突出。5、工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存在轻工业偏重、重工业偏轻的现象,传统产业比重较大,高技术产业发育不足,支柱产业不突出,尚未形成对整个工业经济的强力带动作用。二、工业发展形势分析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经受着巨大的挑战,从总体情况来看,机遇大于挑战,遂宁工业正进入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