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班子培养链调查汇报组织部优秀年轻干部成长规律暨建立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党政干部培养链课题研究部署会议召开以后,我市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立即组成了由干部处、调研室、干部监督室有关人员组成的课题组,在部领导的带领下,就如何加快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和建立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党政干部培养链,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一方面,通过座谈(4次,参加59人次)、访谈(12人次)、发放调查问卷(发出400份,收回366份)等形式,进一步摸清当前各级干部对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和建立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党政干部培养链工作的体会与认识;另一方面,通过查阅大量档案资料、个案分析和数据统计、分析、比较,研究干部队伍现状和干部成长过程中的共性、普遍性问题,以求找准问题、把握规律,更好地指导工作。在此基础上,着重就围绕建立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党政干部培养链形成了本课题调研报告。一、干部队伍现状(一)数据统计(二)基本情况分析从数据统计分析来看,应该说,近年来,在各级党委的重视下,我市的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各级领导班子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干部选拔、培养、管理等机制也不断完善。但是,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特别是随着我市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干部队伍现状与我市深入实施“两创一促”总战略、实现全面推进“四海”建设目标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1、从学历上看,如图一所示,截止2007年12月,我市113名市管正县(处)级领导中,大专学历26人,占23.01%,大学学历68人,占60.18%,研究生学历9人,占7.96%;407名市管副县(处)级领导中,大专学历101人,占24.88%,大学学历277人,占68.06%,研究生学历19人,占4.67%。300名市管后备干部中,大专学历19人,占6.33%,大学学历271人,占90.33%,研究生学历10人,占3.33%;随机抽取的市直第1页共14页机关237名中层干部中,大专学历105人,占44.30%,大学学历110人,占46.41%,研究生学历5人,占2.11%。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对照海洋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市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仍不尽合理。为进一步分析干部的知识结构情况,我们随机抽样了90名副县(处)级干部,其中专业为哲学的2人,占4.17%;经济学5人,占10.42%;法学5人,占10.42%;专业为文学、历史学、教育学12人,占25.0%;理工科3人,占3.33%;农学3人,占3.33%;医学4人,占4.44%;管理学2人,占2.22%;外语1人,占1.11%;其他53人,占58.89%。从抽样情况来看,所学专业为文科专业的干部较多,而旅游、物流、船舶等专业的干部较少。同时通过对这些干部所学专业和工作履历进行分析,发现所学专业与现职岗位的工作业务关系不够密切,存在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旅游、港口物流、船舶制造等产业的不断推进,配备一批既懂管理、又懂相关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干部显得比较紧迫。2、从年龄结构来看,近年来,我市在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中,坚持老中青相结合,充分调动各层面干部的积极性。截止2007年12月,我市113名正县(处)级领导干部中,40周岁以下5人,占4.42%,40—50周岁70人,占61.95%,50周岁以上38人,占33.63%;在407名副县(处)级领导干部中,40周岁以下62人,占15.23%,40—50周岁262人,占64.37%,50周岁以上83人,占20.39%。其中40—45周岁县(处)级领导干部,从2002年的91人,上升到目前的130人,增加了9.27个百分点。在县(区)390名实职正科干部中,40周岁以下88人,占22.56%,41—50周岁240人,占61.54%,51周岁以上62人,占15.9%,在全市各级领导班子中基本形成了以中青年干部为主体的菱形结构(如图二、三所示)。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市年轻领导干部偏少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从表一、表二统计的情况看,全市市属部门XX县区(区)35周岁以下县(处)级领导干部只有6人,仅占县(处)级领导干部总数520名的1.15%;年龄上升到37周岁,第2页共14页有28人,占5.38%;上升到40周岁,也只有63人,仅占12.12%。另外,从表三来看,在300名市管后备干部中,30周岁以下16人,仅占5.33%;35周岁以下81人,占27%...